杜絕熊孩子大額充值 保護父母血汗錢
2023年07月20日08:31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暑假,孩子接觸電子設備更加頻繁,在家長不知道的情況下,用家長的手機或者賬戶進行游戲充值,甚至大額充值的情況,時有發生。那么,暑期如何杜絕孩子大額充值?萬一充值了,該如何要回錢款呢?今天來聊聊游戲的大額充值。
不少學生表示,身邊有同學會進行游戲充值,而且大部分同學都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充值,甚至會因為沒錢充值而欺騙父母獲取錢財。
高一學生劉梓乾說:“我一個朋友打游戲上癮,然后就往游戲里充了很多錢,然后還想自己充,但是錢不夠,就綁定了父母銀行卡,就是充了很多,然后就被父母知道了,然后制止他了。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充錢應該是杜絕,我們要多接觸現實生活。”
未成年人大額充值的事情并不少見。2020年三月開始,宿豫區一名12歲的孩子通過游戲充值,花光了4萬多元家人為母親準備的安葬費,每次充值高達648元。今年四月份,市民王女士的12歲兒子,也為了游戲,充值了10萬多元。
市民王女士說:“這錢對我太重要了,這兩年的生意確實不好做,掙這個錢太辛苦。我一看充值我就愣住了,我看到那,當時我就急了。”
為何有學生執著于大額充值呢?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的網絡游戲里,會有四五個充值通道,甚至在游戲頁面可以進行小額的“免密”支付。充值后,游戲體驗感更好,游戲人物可以快速升級,也可以在同學面前“高人一等”。
為了防止孩子進行游戲充值,甚至大額充值,作為家長一定要時刻做好教育引導,同時,家長可以將手機調整為青少年模式,避免孩子接觸或者支配到大額金錢的機會。
宿豫公安分局反詐中心民警陶卓越說:“家長應當督促其進行未成年人實名登記,妥善設置和使用防沉迷功能,請務必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碼,盡可能采用家長指紋支付或者是家長面部識別的支付方式,減少我們未成年人使用的可能性。父母也應當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和社交觀念。”
那么,萬一已經進行大額充值了,錢款是否能追回呢?民警介紹,按照民法典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進行游戲充值的,需要經家長的同意、追認,充值行為才有效。如果是八歲以下孩子為游戲充值的,需要由家長實施,孩子自己充值是無效的,游戲公司也要退款。如果游戲平臺不予退款,可以到工信部和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
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反詐中心民警陶卓越說:“投訴前,我們需要保護好充值記錄游戲行為的實際使用者身份,確認游戲賬號的實際控制權等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投訴維權。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消費保投訴平臺撥打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進行投訴,微信小程序搜索消費保投訴。”
但是,由于取證繁瑣、需要具體鑒定甄別,所以,未成年人大額充值這類案件往往比較棘手,所以,要想杜絕這類事件的發生,還是希望家長做好內部引導,讓孩子度過安全,更有意義的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