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非遺“馬勺”進校園 開出最美傳承花
2023年06月16日08:30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馬勺臉譜”是一種在陜西地區倍受喜愛的非遺傳統藝術,它由民間社火臉譜演化而來,因彩繪藝人將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繪于馬勺之上而得名。在宿遷市宿城區洋北中心小學,非遺“馬勺”教育被融入課堂,讓孩子們在娛樂中感受非遺的魅力。
記者來到宿城區洋北中心小學非遺活動室看到,學生們正拿著畫筆,在馬勺上進行繪畫。張依珊今年上五年級,學習馬勺繪畫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今天她畫的作品是一幅街景。
學生張依珊說:“有給人擦鞋的老板,還有賣包子的店鋪,還有一些路人。馬勺它是曲面的,和普通的紙不一樣,在上面畫畫有一些難度,需要注意一些。”
馬勺上部分為細長條,下部分是圓形,原本是先民的一種生活用具,后來與原始的巫術、圖騰崇拜、戲曲等元素相互融合,在陜西地區廣泛流傳。
宿城區洋北中心小學非遺“馬勺”負責人蔡倩倩說:“民間表演的藝人在上面繪制一張臉譜,有鎮宅辟邪之意,因為其色彩鮮艷,風格古樸,所以也深受民間百姓的喜愛。”
經過幾千年的繼承和發展,馬勺臉譜成為民間藝術中的珍品,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宿城區洋北中心小學將馬勺臉譜藝術引進了學校,成為一門課程。
宿城區洋北中心小學非遺“馬勺”負責人蔡倩倩說:“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還能夠感受到質樸的農民用雙手創作出美的這樣一個過程。”
教室里展出了不少學生們的作品,內容上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臉譜,一些時事熱點、節令節日等都成了孩子們的創作內容。目前,學校每周都會開展一節馬勺社團課,讓每位孩子都能了解和繪畫馬勺。
宿城區洋北中心小學非遺“馬勺”負責人蔡倩倩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人文素養、藝術素養。培養學生愛國、愛黨、增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