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陸集:青青蘆蒿 聲名遠揚
2023年02月11日08:56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具有獨特清香氣味的蘆蒿,一直深受市民的喜愛。這個季節正是吃蘆蒿的時候,宿豫區陸集鎮的蘆蒿迎來了大豐收,工人們每天在大棚內收割、捆扎,一派忙碌景象。
在陸集街道的一個蘆蒿種植基地,一進大棚就能夠聞到一股清香的味道,十幾位工人正在捋蘆蒿,她們中速度最快的一天能夠捋80斤的蘆蒿。
在大棚內,割好的蘆蒿擺成一摞,工人將這些新采下來的蘆蒿拿到旁邊捋。熟練工人用手一抹,葉和莖就分離了。
看著工人們做起來嫻熟輕巧,記者也試著捋起了蘆蒿,但是速度比她們慢了那可不是一點點。
工人佘秀英說:“你看蘆蒿嫩,你要沒有技巧,這葉子在上面拽都拽不下來,技巧就是手掐蘆蒿,你力度得適當,也不能勁大,也不能勁小,葉子捋不下來,勁大了蘆蒿皮就掉了,就不好看了,會變顏色。”
二三月份,蘆蒿蔥嫩正當時,連古人也對蘆蒿贊不絕口。蘇軾的詩中寫道“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里的“蔞蒿”指的就是蘆蒿。大棚內綠油油的蘆蒿長勢喜人,工人們雖然一直在忙活著手頭的工作,心里卻樂開了花。
工人佘秀英說:“出來也開心,這個活也自由,還能交到一些好姐妹,說說聊聊天,開開心心的,錢也賺了,速度快,人家也能掙100多塊(一天)了。”
種植戶譚宜洲種蘆蒿有23年了,二十多年前,他在南京品嘗過一次蘆蒿,就被蘆蒿的清香味吸引,于是他當時就采購了一袋蘆蒿種子回家試種。種植戶譚宜洲說:“當時只是種畝把地試試看的,利潤可觀,最后發展到87畝。”
譚宜洲介紹,他種植的主要是青蒿,以清香、鮮美、脆爽受到消費者歡迎。種植蘆蒿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溫度和濕度。種植戶譚宜洲說:“年前冷天,它一定得保持到16度,熱天也得保持到12度左右,溫度高了它會死,溫度低了就不長。”
每年七月份,譚宜洲開始組織工人栽種蘆蒿,之后進行除草等管理,等到十二月下旬就開始陸續采收,一直能收到第二年五月份,每年可以收兩茬蘆蒿,今年蘆蒿的價格行情很好。種植戶譚宜洲說:“今年能收9萬斤。今年價錢貴,賣到十幾塊錢批發。”
近年來,宿豫區積極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利民蘆蒿種植已達到800多戶,種植面積達6000多畝,帶動當地2000多人就業增收,畝均效益1.3萬余元。2019年,“利民蘆蒿”被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名聲在外,遠銷多地。依托這一富民產業,當地居民住上了小別墅,過上了幸福生活。青青小蘆蒿,已成為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宿豫區陸集街道利民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張亞莉說:“大概在過年前后,賣價都在13塊錢一斤左右,產量大概一畝地在1000斤左右。蘆蒿的銷售不斷擴大渠道,包括我們蘆蒿水餃的一些推廣,接下來的話我們將采用一季蘆蒿一季瓜果的套種模式,來壯大村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