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全市共調查到物種2379種 瀕危物種達71種
2022年12月03日08:5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生物多樣性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文明的重要指標。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提出,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那您知道宿遷市都有哪些生物物種嗎?
近期,宿遷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正式發布。目前,全市共調查到物種2379種,占江蘇省物種總種數的34.46%,物種種類豐富多樣。
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張秀敏說:“其中維管植物867種、陸生脊椎動物276種、陸生昆蟲424種、淡水水生生物812種?!?/P>
依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宿遷市共調查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58種。其中黑鸛(guàn)、東方白鸛(guàn)、白鶴等國家一級保護物種11種,野大豆、水獺(tǎ)、中國淡水蟶(chēng)等國家二級保護物種47種?!吨袊锓N紅色名錄》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收錄的瀕危物種71種。
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張秀敏說:“以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為代表的林地,以洪澤湖、駱馬湖、成子湖為代表的淡水湖泊濕地和以京杭大運河、古黃河為代表的河流濕地均是宿遷市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熱點區域?!?/P>
生物多樣性離不開人類的保護。近年來,宿遷市開展了洪澤湖濕地生態修復、加強駱馬湖生態環境保護等一系列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工程。宿遷市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也吸引了更多生物來到宿遷“定居”。
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張秀敏說:“比如去年11月,我們在開展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時,發現了3尾中華花鰍。它是生態環境重要指示物種之一,時隔20年再次‘現身’宿遷,印證了我們生態環境日趨改善?!?/P>
與2013年專項調查相比,洪澤湖濕地保護區內的鳥類種類由147種增加到22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種類增加了1倍,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種類增加了近3倍;鳥類總數由2013年的20余萬只增加到50余萬只。
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張秀敏說:“今年年初,數萬只花臉鴨出現在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種群數量預計達到3萬只,創下目前國內發現花臉鴨種群數量最多的區域紀錄?!?/P>
不僅如此,近年來,宿遷市還大力推廣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啟動建設宿遷市三臺山森林系統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點,對宿遷市典型森林生態系統區域開展周期性、連續性、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觀測。
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張秀敏說:“我們將啟動定期開展生態空間保護動態核查,因地制宜拓展各種類型的生態保護修復示范項目建設,修復受損生境,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提高生態環境承載能力?!?/P>
宿遷市的物種多樣性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呵護”措施,同樣也離不開廣大市民對生態環境的愛惜和保護。人人都能參與其中,尊重生態平衡,才能建設更加美麗的江蘇生態大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