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助力 宿遷市農業生產正從“機械化”躍升“無人化”
2022年11月08日08:31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眼下,秋收秋種工作正是忙碌時期。和往年不同,現如今宿遷市的農業生產已經增添了不少高科技農機具,尤其是農田無人化,各種智能化的農業設備讓農業生產更高效。
連日來,在宿城區中揚鎮的一處農場基地里,一臺收割機和拖拉機正在有序作業,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駕駛室內空無一人,但是機器的轉彎、倒車、收割、旋耕等一系列動作卻能一氣呵成。
宿遷市心雨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朱友智說:“無人駕駛收割機今年的作業效率能把留茬高度控制在3至5公分,3分鐘就能作業一畝地,這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原來,這里便是宿遷市正在打造的 “無人農場”,只需要提前設定好程序,機器就能獨立開展機收和旋耕作業。目前,農場在耕、種、管、收等方面,都實現了無人化作業,十分高效。無人設備投入使用后,即便碰到極端惡劣天氣,也可以進行24小時跨晝夜作業,實現一人操作多臺機具開展搶收搶種。
宿遷市心雨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朱友智說:“我們今年無人收割機上面裝了(北斗)導航系統,全程無人駕駛,收割包括卸糧一系列操作都是不需要人的。比照以前用人工操作,每臺機器要節約400塊錢用工成本,一臺操作手可以操作7臺機器。”
同樣,在宿豫區新莊萬畝秈米基地,一臺無人駕駛的開溝機也正在田間來回作業。種糧大戶陳允樂告訴記者,由于自己流轉的土地多、田塊長,人工操作成本較大。今年,他首次嘗試使用無人駕駛北斗導航技術助力秋種。
種糧大戶陳允樂說:“溝開得非常直,寬度和深度達到我們種田人的滿意程度了,今天已經耕種150畝,預計一個星期1000多畝小麥播種完成結束。”
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得到深入落實,陳允樂種糧的信心十足、積極性更高。通過幾次土地流轉,陳允樂的家庭農場已經擴大到1000畝,當前他正組織開溝機、深耕機、條播機、鎮壓機等一體化作業,以每天100多畝的播種效率,全力加速秋種進度。農業機械化、機械智能化,已經成為當地農民種地致富的法寶。
今年,宿豫區計劃播種43萬畝小麥,截至10月底,已播種40.3萬畝,機械化播種率超98%。
宿豫區農藝師朱小壘說:“相對于傳統的種植方式,條播機只需要每畝用到種子量在35到40斤左右,而且也相對來講省一些底肥,另外通過種植后進行鎮壓也淘汰了一部分弱苗,保證了苗齊、苗壯,同時也方便了后期田間管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一直以來,宿遷市農業在全面落實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各項措施的同時,積極宣傳推廣先進、智能化機具,并爭取省級專項資金,對購買安裝輔助駕駛儀和全自主導航駕駛儀的機具進行補貼,科技助力之下,宿遷市今年的秋糧預計單產539.8公斤、總產超250萬噸。為保證秋種工作順利開展,全市共調集小麥播種機近1.5萬臺次。
宿遷市農業農村局農機行業發展處處長鄒明懿說:“無人駕駛農機可以提高勞動效率,減少人工支出,降低人工勞動強度,優越性明顯,是我們農機化推廣的重要方向。今后,我們在全市要大力推廣無人駕駛農機具,提高農業機械化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的確,隨著國家對農業投入的進一步加大,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的高新科技也運用到了農業生產上面。我們也相信,在未來,宿遷的農業發展必將越來越智能,越來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