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祖孫三代 "從農"記
2022年07月20日08:56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鄉村巨變日新月異,背后離不開無數扎根農村的鄉土人才隊伍,他們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在曾經哺育自己的沃土上繼續耕耘。泗洪縣有這樣祖孫三代,他們繁育出優質的泗洪大棗,還總結出種植優質葡萄的經驗,帶領更多人在農業的道路上致富。
馬兵說:“這就是我們泗洪大棗,泗洪縣特產,江蘇省名特優果品,明清的時候作為貢品進貢皇帝,我們現在剛掛果。”
馬兵:全國勞模 江蘇省勞模 江蘇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 泗洪縣團圓大棗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馬兵兒子馬銳說:“我爺爺是省勞模,我父親是省勞模和全國勞模,我是2012年大學畢業開始從事農業工作,說實話壓力還是蠻大的。”
馬兵說:“1982年分田到戶以后,我們家里面分了30多畝地,我們那個時候都還小,上學,家里面沒有勞動力,所以種起來很困難,那時候也沒有機械化。所以我父親就想著搞一點技術性強一點,然后勞動力、勞動量小一點的,就是收入好一些的經濟作物,那個時候就想到種果樹。”
泗洪大棗的“前世今生”
泗洪縣農業農村局四級科員劉立祥說:“大棗是我們本地的一個自然原生態的品種,明清的時候叫貢棗,在1785年《泗洪河志》有記載,介紹了我們泗洪的名棗,就是泗洪上塘貢棗和泗洪沙棗。到20世紀70年代,由于棗瘋病暴發,棗瘋病暴發以后有點像人的癌癥一樣,大面積的、90%多的棗樹就都死掉了。”
泗洪縣農業農村局四級科員劉立祥說:“在1982年果樹普查的時候,我們林果站的萬正中副站長,當時在普查的時候發現了兩棵泗洪大棗的母樹,發現過以后領導非常重視,就在馬文金家,進行了繁殖。”
馬兵父親馬文金說:“它的果子結得好大,每年像有時候最多的一年都下到100多斤,它的果子像小蘋果,很大。一般的都在50克到70克之間。”
馬兵說:“當時我父親帶著我們兄弟幾個,然后著手來試種研究,一直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才把苗木繁育這一塊技術攻克,同時也得到了南京農業大學農科院一些專家的幫助。”
馬兵說:“真的叫十年磨一劍,真的很難熬過來。那個時候,沒有效益,付出的沒有回報,真的想放棄。”
馬兵說:“后來慢慢地發現,這種無性繁殖,利用棗樹的根系不用嫁接,不用其他的砧木,這樣就不會帶病菌過來。所以這項技術成功解決了苗木繁育的問題,也大大地增強了我們種植信心。”
馬兵父親 馬文金說:“通過培育以后,結出來的棗子既大又好,后來我們就把省里邊專家請過來,專家一致意見就把它命名為泗洪大棗。”
然而,征服了專家的泗洪大棗最初沒有得到種植戶的認可……
泗洪大棗種植戶馬濤說:“泗洪大棗在當年是不能結果的,第三年才能結果,我們當時有很多農戶都講,種了棗子,棗子又不結,你不如給他刨掉種點玉米或者種點花生,或者是種土豆,還能收一點。”
泗洪大棗種植戶馬濤說:“”后來馬兵找到我們,說你不要著急,果樹跟同其他農作物不一樣,它的一年收益可以抵上你農作物10年的收益。
1992年馬兵推廣種植泗洪大棗 當年種植200畝
泗洪縣農業農村局四級科員 劉立祥說:“它的維生素C的含量每百克達到580毫克,遠遠高于冬棗的380毫克。”
2021年依托大棗文化 顧北社區10多戶居民改建民宿打造旅游觀光產業 顧北社區年盈利20萬元
泗洪縣半城鎮顧北社區黨總支書記顧守興說:“我們現在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的棗苑,目前我們依托大棗文化,我們現在這是一苑,我們后邊又開發了八套,現在已經建成,每年我們接待游客來進行采摘加住宿,每年可以為我們村里面盈利在20萬元左右。”
馬兵兒子馬銳說:“農民很辛苦,我就看著我爺爺和我父親這一輩子都是撲在果樹上。他們希望我跟著他們做農業,但是我選了一個跟農業毫不相關的專業,我不想從事農業。”
馬兵兒子馬銳說:“我當時選的是電子計算機專業,畢業之后從事編寫程序的工作,在外面也寫了半年的程序,感覺工作太無聊,這個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遭受社會的毒打,最后還是下來跟著父親做。 ”
馬兵兒子馬銳說:“合作社是2002年成立的,我是2012年大學畢業下來從事農業工作,我當時合作社種的品種比較多,有葡萄、大棗、櫻桃、蘋果,一年一年下來大多數品種都是虧本的,只有葡萄賺錢,當時還在想,這咋辦?”
馬兵兒子馬銳說:“經過考慮,我們要做減法,把其他的不賺錢的品種全部都砍掉,只留大棗和葡萄。”
馬兵兒子馬銳說:“從2016年開始,我們開始種陽光玫瑰,它的效益還是非常可觀的。現在我們80%都是陽光玫瑰。”
馬兵兒子馬銳說:“2018年1月份下的大暴雪,那次大雪把我200多個棚壓倒了150多個,當時我這個心情幾乎崩潰了,然后當時想做農業怎么這么難,當時都想放棄了,但是又心有不甘,感覺在農業上面自己沒做出點成績來。”
馬兵說:“好在有農業保險,我們就進行了重建,過年的時候都在建棚子,還好就是棚子建好以后,果樹沒受太大的影響,當年還是有很好的收益。”
馬兵兒子馬銳說:“同學好多都在百度華為里邊寫程序,也有做程序開發的,每當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都總是嘲笑我黑,因為在同學當中只有我一個下來種葡萄做農民。對,然后但是談到年收入的時候,我很自豪,我賺的比他們多得多,而且時間也很自由。”
經銷商趙嘉武說:“一般都賣到廣東一帶,市場特別好,也不愁賣(有)銷路,反正價格高點,但是它精品果都是走精品果那種類型。”
馬兵兒子馬銳說:“一個果商,安徽的果商,到我這里收葡萄,他說葡萄效益挺好,讓我教他種葡萄,當時種得非常好,后來第二年以后還有好多,就陸陸續續好多客戶來找我,教他種葡萄。”
“五統一”構架:統一供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購農資、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實施綠色食品標準、統一品牌銷售
馬兵兒子馬銳說:“他們葡萄種出來以后,我再聯系果商幫助他們、協助他們一起來銷售。”
葡萄種植戶李華山說:“在他的指導下,現在長勢非常好,我估計將來在他的技術指導下,我估計我葡萄一定會走向好的市場。”
目前泗洪縣推廣泗洪大棗1000畝,畝產1000斤-2000斤,每畝地效益約一萬元,帶動種植戶約二十戶。
馬兵父子推廣陽光玫瑰葡萄種植約1000畝,畝產三千到五千斤,每畝地純收益三到五萬元,帶動種植戶約80戶。
馬兵說:“農業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好的產業,陽光產業。我從父親那一輩一直都是做農業,我這一輩子也是在做農業,我兒子他也選擇了農業,我想農業這一塊也是有大有可為的,可以做大做強。”
馬兵兒子馬銳說:“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投入到農業當中,我希望能帶動更多的人去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