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送關愛…… 宿遷人的這個端午很溫馨!
2022年06月04日08:5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為了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也為市民送去關心和祝福,這兩天,一些溫暖的關愛和慰問活動,也在西楚大地上演著。
粽葉飄香迎端午,“兵媽媽”教武警官兵包粽子
6月2日下午兩點,武警宿遷支隊官兵與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宿城區雙擁辦的工作人員,共30余人,齊聚在武警宿遷支隊教導隊包粽子。
徐艷是一位兵媽媽,每逢節假日她都會去部隊陪戰士們嘮家常、解心結,大家都親切地叫她“徐媽媽”。
兵媽媽徐艷說:“和他們一起包粽子,看到他們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孩子,希望在我們宿遷當兵的官兵同志們,也感受到我們宿遷當地的端午佳節的氛圍。”
別看戰士們平時在訓練場上生龍活虎,可包粽子這種“細活”卻難住了不少人。戰士們一同捋粽葉、填糯米、放鮮肉、裹粽葉、扎線繩,學得有模有樣,一個個飽滿鮮香的粽子在手中成形,整個活動現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擁軍褒揚處處長肖春說:“宿遷的兵媽媽,好軍嫂走進部隊,與部隊官兵一起包粽子,目的就是通過這種活動,讓我們部隊官兵,在宿遷過一個難忘的節日,同時進一步增強我們地方與部隊之間的魚水之情。”
剪紙捏泥人 留守兒童這樣過端午
6月3日上午,湖濱新區井頭街道三樓的活動室內,來自街道井頭30位留守兒童,在志愿者和老師的組織下,認真地學習的端午節相關傳統文化知識。現場老師也為孩子們準備了捏泥人和剪紙等活動。
小朋友呂姿姮說:“今天學會了剪紙,還知道了端午節的各種風俗。我覺得今天特別的有趣,我很喜歡端午節。”
老師沈佑莉說:“對于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孩子們學習得也非常好,在剪紙的過程中,孩子們都能認真地去聽講,認真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在捏泥人環節,留守兒童吳成碩在老師的幫助下,逐漸捏出形狀,露出來開心的笑容。雖然端午他不能與父母親人團聚,但和志愿者、老師一起,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小朋友吳成碩說:“我感覺這邊的老師非常負責任,還非常的貼心,這個蝴蝶結就是他幫我弄的。”
通過妙趣橫生的活動,留守兒童們度過了一個輕松、愉快而又收獲頗豐的端午節。
湖濱新區井頭街道黨工委委員統戰委員劉加偉說:“為留守兒童帶來一場文化盛宴,同時帶來了真誠的問候,讓我們井頭社區的留守兒童深切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
真情祝福過端午 走訪慰問暖人心!
6月2日下午,宿遷揚帆志愿團隊的社工走進宿城區古城街道金楓園小區,為一些家庭送去真摯的節日問候。
八十五歲的趙繼英老人看到志愿者的到來,非常激動,她和老伴兩人居住,老伴身體不好,兒女又都在外地,很少有時間照顧二老,平時過年過節小區黨支部都會前來慰問,這次端午節志愿者的到訪,讓她打心眼里高興。
老人趙繼英說:“我別的沒有,只能謝謝這些志愿者,來看我還給我東西。”
每到訪一家,志愿者們都會送上油、米和粽子,和老人說說話,幫老人剪剪指甲,能讓他們高興就是節日里最快樂的事。隨后,志愿者還舉辦了講座為小區里的二十名小朋友普及端午節的相關知識,教他們做手工香囊,體驗民俗的樂趣。
社區居民劉慧說:“又到了端午節,社區為我們孤寡老人送去了愛心,組織我們姐妹們為老人包粽子,大家心情都非常的高興。”
據了解,本次活動志愿者經過事先入戶走訪,篩選出了四戶獨居老人,利用端午節進行慰問。
宿遷揚帆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理事長楊洋說:“他們子女不在身邊,希望我們的行動能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宿城區古城街道項王社區金楓園小區黨支部書記徐明明說:“感謝宿遷揚帆社工為我們小區的老人和兒童送來了節日的問候,希望我們小區的老人和兒童都能夠感受到節日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