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糖畫 重現兒時“甜蜜”記憶
2022年05月26日08:34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一塊石板、一個勺子、一瓢糖,以前每到廟會、逢集的時候,糖畫都會以這樣的形式與我們會面,但是通常我們看到的都是平面糖畫,在宿遷,有一位立體糖畫師孟憲錄,他的糖畫更加活靈活現。
在宿遷市區裕德嘉園小區孟憲錄的家中,孟憲錄正向記者介紹手中螃蟹形狀的糖畫,和平面糖畫不同,這只螃蟹的身體和大鉗子都是立體的,看上去更形象,造型也多了些許可愛。看記者一臉好奇,孟憲錄準備現場給記者制作一款立體糖畫。
糖畫師孟憲錄告訴記者:“這幾種糖就是熬的時候加綿白糖,稍許加一點麥芽糖也可以,這樣熬出來顏色也好看,做出來也好看,熬的時候一般一鍋糖,正常的話大概在40分鐘就能熬出一鍋。”
為了有更好的口感,除了白糖和麥芽糖,孟憲錄還會放些紅棗、姜和白醋。熬糖全憑經驗,看顏色、濃稠度就可以知道糖是不是熬好了。
“眼睛看到糖已經是進入了黃色了,不是很黃的那種,然后用筷子挑一下,拔絲的效果,可以拉出絲來,基本上就斷定這個糖就熬成了。就像酸奶一樣的濃稠一點,那種比較好。”糖畫師孟憲錄說。
立體糖畫不像平面,而是像蓋房子一樣,需要做好零部件之后組合在一起。孟憲錄制作的是一輛自行車,他先畫了兩個輪子,之后畫了車龍頭、籃筐、腳踏板等。只見他手拿勺子,用糖汁勾勒,專注手穩,動作熟練,手腕晃動、手臂隨之輕擺。等這些散件糖畫干了之后,他再粘連組裝,大概十幾分鐘的時間,一輛自行車就制作好了。
“平面的話拿勺子畫那種很細絲的話,都能一步到位畫出來,如果畫這(立體的),像我這可能中間有所停頓,然后是接著舀糖繼續畫。立體的主要是時間長。”糖畫師孟憲錄說。
孟憲錄今年58歲,他說自己的爺爺是一名糖畫師,從小就跟著爺爺學了一些皮毛。
直到50歲之前,孟憲錄的工作是一名廚師,在上海開飯館。之后因為租房拆遷后失業,再次看到街上的糖畫后勾起了他兒時的回憶,于是他決定轉行。也拜訪了糖畫大師進行更專業學習。
“學的時候也很辛苦,每天到搞到半夜,然后天不亮就起來,那時候天氣很冷,就這么大概學了10天,基本上就是說把以前小時候的印象和這邊學習的就互相融合。”糖畫師孟憲錄說。
出師后,孟憲錄曾去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闖蕩,海洋公園、城隍廟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他都去過,國內外的游客對于糖畫都非常喜歡。
“旅游旺季的話,幾乎天天都很忙,一般從開園,我們那邊是九點開園,十點左右可以忙到兩三點,中間偶爾也會有停的,晚上回來熬糖都整夜熬。”糖畫師孟憲錄說。
為了緊跟時代,孟憲錄自己在家的時候都會了解現在的孩子喜歡看什么動畫,在擺攤銷售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根據顧客提供的照片更快制作出來。
“前兩年小豬佩奇比較流行,小孩都喜歡,我就做小豬佩奇,男孩喜歡奧特曼,我就做奧特曼,他喜歡手槍,我做小手槍,然后有98k這一類,都是男孩比較喜歡的。女孩喜歡花朵,比如說還有喜歡愛莎公主的,也是上兩年比較流行的。”糖畫師孟憲錄說。
這兩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孟憲錄留在宿遷沒有外出,他又迷上了畫漫畫,他說自己雖然已經五十多歲,但是只要肯學,什么時候都不算晚。等到條件允許,他準備到景區里現場給游客畫漫畫。
“人是最難畫的,各種神態長相都比較難畫,這個東西練起來更難,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只要使勁練,任何事情都能攻克了。學這些東西就是要沉下去,然后自己能夠一直堅持,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來學習(糖畫)。”糖畫師孟憲錄說。
喜愛就鉆研,是愛好更是事業,立體糖畫讓孟憲錄的生活和作品一樣,都“立體”起來。邊學邊鉆邊進步,也不失為生活的一大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