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賣油翁劉安南:走街串巷樂享晚年
2022年05月20日08:33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上世紀八十年代,磨菜刀、賣香油的吆喝聲常常會在街頭巷尾響起,如今這些聲音洪亮、充滿行業特色的叫賣聲已經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偶或聞聽,往往能勾起人們兒時的記憶。
現如今,走街串巷吆喝售賣的場景已經較為罕見,宿遷一名叫劉安南的老人,他售賣的是小磨芝麻油。目前的購買群體主要以老年人居多,其中不少還是當年的老主顧。
“年輕人有很多不相信,認不得,都上超市買。”賣油大爺劉安南說。
據了解,劉大爺20多歲時開始學做小磨香油,至今已經有50年的歷史。
“大概一上來早期在生產隊干的,后來呢又土地到戶,個人干的。”賣油大爺劉安南說。
老人手中的敲擊工具是一件具有時代特色的器具,據老人介紹這叫油梆子,敲擊時發出聲響,這樣大家就知道有人來賣香油了,經過日積月累的敲擊,梆子兩面都已經被敲出了個坑凹。
記者觀察發現,劉大爺做生意用的所有行頭都頗具時代色彩,老人騎乘的這輛自行車也是幾經風雨,隨他一道見證了時光的飛逝。
“這自行車從八零年開始騎的,飛鴿牌子哦。哪兒毀換哪兒 ,零件一換成雜牌子了 ,這兒加固焊過了 ,這塊車杠底下還加個鐵桿加固焊過了。”賣油大爺劉安南說。
同為賣油謀生的老人,劉大爺十分喜歡大文豪歐陽修筆下《賣油翁》"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的故事,他坦言自己并沒有那種爐火純青的賣油技術。
賣油大爺劉安南說:“古時傳說,錢口倒下去(油),手能抓得穩,眼能看得準,倒細細的才可以。你看這個油出來倒這么細,這錢口照能倒下去,你照不準,都灑外去,都會灑掉。俺技術沒達到啊,得有漏斗才可以。年齡大了,眼力也達不到了,也沒那精力了。”
劉大爺今年已經78歲,每天五點多鐘就會騎車載著香油,走街串巷,吆喝叫賣,一天要騎行50多公里,不免讓人覺得辛苦。而老人則表示,勞動慣了,待在家閑不住,騎自行車出門也能活動活動鍛煉身體。
叫賣聲反映著城市的市井生活,風土人情,是一種時代的文化產物。對于年輕的一代人來說,回憶著這個城市的快速發展,而對于老一輩人來說,則是一個時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