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嘰嘰的青團,咬一口滿是春天的味道!
2022年03月22日08:5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味蕾和季節的固執捆綁,總是促成不同時令的美食。清明在即,應時應景兒,美味的青團已經上市了,您嘗過了嗎?
春暖花開,又到了吃青團的季節,徐阿姨是來自于浙江溫嶺,在他們那家家戶戶到了這個時候都要做青團,青團有豆沙餡的、芝麻餡的、蛋黃餡的,還有咱們宿遷不常見的這種菜肉餡的,今天就跟徐阿姨一起來做青團。
青團原是南方的特色小吃,歷史悠久,每年第一口青團又被稱為“嘗春”,通常在清明節前后可以吃到。清代文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了青團的做法:“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可見在那時,青團就是網紅食品,有詩云:“青團黃粽爭相買,挖出荷包盡白錢”。
青團制作人徐彩芬:“我們那邊的有一個風俗,這個清明節氣了,就要吃青團,家家戶戶都做,還在街上賣,媽媽都做。”
徐彩芬和丈夫十六年前就來到宿遷定居,共同制作手工湯圓、粽子、米糕等食物售賣。幾年前,青團在宿遷流行起來,她也開始做手工青團。
青團制作人徐彩芬說:“我們家鄉青艾,是專用弄青團的,就像你們此地薺菜一樣普遍,好吃的。”
每到吃青團的時節,徐彩芬都會讓兒子從家鄉購買一些青艾,清洗、攪碎冷凍后寄到宿遷,她再制作出家鄉風味的青團。青團的表皮是將糯米粉和青艾混合在一起,攪碎成泥的青艾會增加青團的香氣和色澤。
和好的面團放在旁邊醒十分鐘,之后就可以進行包餡兒了。徐彩芬在售賣中發現,宿遷人較愛吃甜青團,例如芝麻餡、豆沙餡等,而蛋黃肉絲等咸口的青團相對受年輕人的喜愛,還有一種是徐彩芬家鄉的菜肉餡兒,以豬肉、芹菜、豆干等食材炒熟后包進團子中,極具特色。
一個個圓鼓鼓的青團整整齊齊地擺在一起,放進蒸鍋里,蒸上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出鍋,將每個青團包裹上保鮮膜就可以售賣了。趁熱入口,表皮糯韌綿軟,餡料馥郁濃厚。冷食的青團味道也很好,古代寒食節舉國禁火,“寒食三日”,人們只好吃蒸好的米食,青團就此成為寒食日的特色食物。
剛出鍋的青團,呈墨綠色,餡也非常飽滿,而且聞起來是一股非常清新的味道,吃一口感覺真的是把一整個春天吃進了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