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春耕到 育種忙
2022年03月08日08:56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布谷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初晴。眼下正是春耕季節,種子是重要農資。3月7日的新春走基層,我們走進一家農資企業,不僅忙著生產種子,還在為孕育新品種忙碌著。
上午,在宿城區一家種子企業生產車間,機器聲不斷,一袋袋水稻和玉米種子不斷從生產線上產出,工人們都在生產線上緊張有序地忙碌。今年58歲的戴換改在這工作已經3年了,每天只需要將封裝好的種子,擺齊裝袋即可。她說,“每天干8個小時,活也不重。以前在家帶孩子,在家干活比這還重一點。”
記者看到,玉米和水稻種子被源源不斷地送入生產流水線,在自動加工系統的環環相扣下,篩選、分級并相繼完成種子包衣處理、稱重包裝等環節。
工作人員李紅兵說:“我們等于收來是毛糧,有一些雜質,還有破碎的,有病害的粒子,全部要把它清除出去,加工達到國家的要求純度、凈度、芽率、水分才可以作為成品出售。”
工作人員介紹,3月中旬是市場供貨的一個高峰期,從年前開始就一直在忙著生產備耕。目前水稻一天能生產3萬公斤左右,玉米一天的加工量在1萬袋左右。
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衛萬娟說:“像玉米的話,我們基本上是在去年11月份就已經開始加工,目前的話我們已經加工了有接近70萬袋的量,已經放到市場上的量已經大概是在75%左右在60萬袋左右。水稻目前已經加工出來的話,大概是在400萬公斤,已經放到市場上的量大概在300萬公斤左右。”
生產車間忙忙碌碌,負責科研育種的工作人員也不停地在田間奔波。
眼前這片試驗田共有300多畝,里面1000多個小麥品種正在進行生產試驗。隨著溫度的升高,小麥的拔節期也將到來,楊永樂每天一大早就要和同事們到田間進行調查,觀察并記錄小麥性狀表現。
科研育種工作人員楊永樂說:“像這個品種,它目前還沒有開始拔節,我們要在3天之內完成數千個小麥品種的拔節期調查,時間短工作任務重。”
今年32歲的楊永樂是陜西人,2013年畢業后就來到宿遷工作,目前楊永樂和同事一起培育淮北麥區優質高產抗赤霉病的小麥品種,通過連續七年的選育,目前已經處于生產試驗中。
科研育種工作人員楊永樂說:“這是我們最新研發的小麥新品種叫瑞華556。這個品種是一個高產抗病的一個小麥品種,尤其是在我們江蘇地區赤霉病抗性上面表現非常好。”
在宿遷工作,楊永樂也收獲了自己的愛情,2017年,楊永樂還獲得了首批人才“購房券”10萬元的補貼,也就在同一年,楊永樂在宿遷買房安家。
科研育種工作人員楊永樂說:“政府為我們提供這么多的人才政策,公司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發展平臺,我將扎根宿遷,服務宿遷。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培育出更好更優良的品種。”
記者了解到,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集作物新品種選育、繁殖生產、銷售推廣為一體的科技型種子企業,已經建成四個試驗站和生態測試點,承擔國家和江蘇省小麥、玉米、水稻中間試驗。目前自主選育審定農作物新品種22個,其中國家審定6個,另有20余個小麥、玉米、水稻品系正在參加國家和省級區域試驗。
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夏中華說:“抓住種業振興的大好機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在三大主糧作物上面,開展生物技術育種,包括轉基因和基因編輯這種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加快我們新品種選育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