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暖春時節“種蚌”忙 水庫孕育富民“珍珠鏈”
2022年03月03日08:34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人勤春來早,蚌農“春種”忙。這兩天,在泗洪縣的一些珍珠養殖基地,蚌農正忙著在湖面上放養、管理珍珠蚌幼苗,水面“春耕”成為當地的別樣風景。
泗洪縣魏營鎮先鋒水庫上一片繁忙景象,無人機高空俯拍,水面的光伏電板有序排列,珍珠養殖人員正在抓緊投放剛種植完珍珠的河蚌,幾只工作船在整齊的白色浮漂間穿梭,猶如水上音符,韻味十足。
河蚌養殖戶俞永平是浙江人,幾年前通過當地政府招商引資,來到泗洪投產養殖珍珠蚌,他說,眼下正值暖春,水溫合適,必須每天搶抓有利時機,往母蚌中種植“珍珠”。
在種植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著,撬殼、切割、植入,一套動作,行云流水,十分嫻熟。通過觀察了解,記者終于發現了“珍珠”生長的秘密。原來一顆珍珠的形成,需要兩個蚌互相“合作”才行。
技術人員說的模型,其實就是由珍珠貝殼磨成的小而圓潤的珠子。蚌苗部分組織和珠子放在一起的組合,叫肉核。將肉核放進母蚌體內,經過時間的“打磨”,就可以最終獲得美麗的珍珠了。
俞永平介紹,工人們種好的珍珠蚌又叫手術珍珠蚌。去年以前,每個珍珠蚌里只能植入一顆肉核,成長需要3年時間。現如今經過技術突破,每個母蚌內可以植入30至40顆肉核,而且只需要經過一年半時間,便可生成符合出售規格的珍珠。
珍珠蚌放入水中后,俞永平也沒讓水域閑著,而是不斷進行再套養,通過套養花白鰱,每年還有幾十萬元額外的收入。現如今10個養殖基地規模在5000畝左右,年產值1500多萬元,這也讓當地近200名農戶有了增收的途徑,58歲的李明就是其中一員。
“農閑的時候在這邊養養蚌,也不耽誤在家帶孩子,也能給家里帶點收入,每天也能掙一兩百塊錢。”泗洪縣魏營鎮農戶李明說。
這些年來,泗洪縣魏營鎮為充分盤活水庫資源,不僅利用水庫空間資源發展光伏發電項目,還實現了光伏、魚蝦、珍珠的立體套作。
“我們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把我們現在閑置的水庫利用起來,我們引進了珍珠養殖和魚蝦混養等一系列的養殖模式,這樣不僅把我們的水庫更加地凈化,水質更好地提高,還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一筆不小的收入。”泗洪縣魏營鎮前營居委會黨總支書記李生輝說。
如此“奇觀”,讓水庫變成了流金淌銀的“金庫”。當地經濟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讓生態“含金量”和發展“含綠量”不斷提高。我們希望類似的產業能夠多多發展,更好地惠及民眾,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宿遷現代化建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