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看落實 深挖歷史文旅融合 努力把宿遷建成黃河故道文化高地!
2022年02月21日08:20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黃河故道貫穿宿遷中部,流經“一縣四區”,是宿遷打造“江蘇生態大公園”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除了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外,努力把宿遷建成黃河故道文化高地也是去年兩會期間提出的重點提案,經過一年時間落實情況如何?兩會看落實,一起來關注!
黃河故道流經豫魯皖蘇四省八市,全長728.3公里。其中,宿遷市境內全長114.3千米,流域面積296.9平方千米。由于地勢低洼,這條“洪水走廊”曾無數次侵襲宿遷大地,但卻也使宿遷人深受黃河恩惠,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近年來,宿遷圍繞建設“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戰略構想,大力推進古黃河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文化保護和環境改善,相繼建成了古黃河水景公園、雄壯河灣公園等風景公園,而以古黃河文化為載體的廊道建設如何展示好宿遷特色文化,我市文化藝術界在去年市政協五屆會議發表了“努力把宿遷建成黃河故道文化高地”這一提案。
建議一:充分認識宿遷在黃河故道所處的地位;
建議二:確立黃河故道文化的內容和載體
建議三:加快推進黃河故道文化建設步伐。
目標既定,重在篤行。接到提案后,主辦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高度重視,領導親自督辦,深入實地調研,系統化開展黃河故道文化研究,加強對黃河故道文化資源挖掘、整理。
宿遷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辦公室主任劉寶山說:“我們組織專家編纂了《酒都宿遷》典故,配合市政協編寫了《紅色豐碑》、《黃河故道》等相關的歷史文化叢書,通過對這些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理,主要就是為了延續歷史文脈,豐富黃河沿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此基礎上,圍繞宿遷古黃河沿線文化特色,主辦單位重點打造黃河文化小徑,增加10 處文化景觀,建設黃河故道文化公園等沿線公園,啟動皂河龍運城、朱海·牛角淹生態旅游及水環境修復、新盛街等項目,形成“一徑、多園、多點”文旅項目布局。記者也沿著黃河故道來到部分項目施工現場了解情況。
記者歐陽廣: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牛角村歡樂田園度假區項目的施工現場,雖然天空當中已經是飄起了小雨,但是我們的項目施工現場仍然是一片緊張快干的繁忙景象,這個項目規劃面積是2812.5畝,估算總投資大概是5億元,離主城區僅僅是10公里的距離,項目投入使用之后將呈現一個定位高品質,多功能、生態美、文化濃的新型鄉村旅游度假景區。
據介紹,牛角村歡樂田園度假區以留住自然風貌及濃厚的鄉土文化特色為前提,規劃布局了“一湖兩核六版塊”:“一湖”即牛角淹;“兩核”為北部度假核心及南部游樂核心;“六版塊”分別為濱水度假、研學游樂、親子農場、田園花海、湖畔休閑、農田景觀。通過“吃住行游購娛”的全業態配套,打造以高端度假為主,游樂、觀光并重的一站式復合型農文旅景區。一期工程計劃于2022年7月試運營。
江蘇潤民環境集團副總王蘇寧說:“在我們的濱水度假板塊,我們會建一個稻田書店,在這個書店里面我們會展示宿遷的一些非遺文化,以及當地的牛文化,還有水文化的一些活動。”
而在宿遷市古黃河文化公園施工現場,現場項目負責人正在查驗當天的施工進度,記者了解到該項目集綠色生態、文化展示、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濱水公園,分為星宿海廣場、濱河步道、水滴雕塑、黃河文化展覽館等項目點位。屆時不僅可以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也可以作為黃河文化學習基地。
黃河故道文化公園項目部工作人員夏雪青說:“我們也會在展館建成之后,進行布展,包括一些相關的書籍介紹以及文化布展,來展現宿遷黃河故道這樣一個文化精神。”
2022年,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還將在文旅融合方面再下功夫,注重交流合作,通過組織書畫、攝影、編劇等專業門類主題創作,與故道沿線8個城市開展文藝展演、書畫文旅交流等活動。組織非遺進景區,讓游客體驗當地獨特文化,彰顯黃河故道文旅融合魅力。
宿遷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辦公室主任劉寶山說:“以打造黃河故道文旅融合的示范區作為我們的總體目標,那么這個規劃就融合了我們整個古黃河流域的漕運文化、皇家巡游文化、民俗文化、灌溉文化,把這些文化融匯在一起,目前文旅的專項規劃已經完成了。下一步主要就是推動專項規劃,還有很多的一些項目,要進一步的落地實施,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文化享受是高質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打造好黃河故道文化建設,不僅是利民好事,更有助于為宿遷經濟建設注入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