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看落實】宿遷:加快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水利工程建設
2022年02月20日08:5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每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都會根據宿遷市發展情況提出各種提案和建議。那么,去年兩會,代表委員們提出的各項建議都落實得怎么樣了?從2月19日開始,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還將推出系列報道《兩會看落實》,讓記者帶領大家實地感受建議落實情況。我們先關注,曹建南等10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水利專項工程的建議落實情況。
黃河故道在宿遷市境內全長114公里,流域面積近300平方公里,具有排澇、灌溉等重要功能。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古黃河沿線水資源配置、水生態環境、水工程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人大代表曹建南說:“202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緊扣“以水為源、生態為基、產業為核、融合為要”的立意和定位要求,系統化解決區域問題,打造全流域綠色水美生態廊道、富民增收經濟廊道、城鄉一體示范廊道、文旅融合展示廊道,進一步提升區域用水保障能力,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黃河片區發展注入新動能,讓黃河片區成為經濟發展新力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去年兩會期間,曹建南等10名代表就提出了關于加快推進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水利專項工程的建議。
市人大代表曹建南說:“推進黃河故道富民廊道建設,建立河湖連通體系,構建流域間和區域間的連通供水體系,可以有效緩解黃河片區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河湖生態環境、促進區域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
代表們提出建議,辦理重在落實。收到建議后,宿遷市水利局作為主辦單位,迅速成立專班牽頭辦理,細化研究,認真梳理,逐一對照落實。在位于古黃河調度閘口,這里原先只是簡易的橡膠壩,用于調蓄古黃河主城區段水位。2020年9月,古黃河調度閘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面對施工安全風險大、地質松軟、項目參建方眾多且管理程序冗長復雜等諸多困難,2021年在此基礎上,項目部積極與各方單位協調溝通,因地制宜、攻堅克難,這一工程建設,不僅大大節省了補換水時間,也充分體現了“人水和諧”。
記者歐陽廣:“調度閘一共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中孔33.6米寬的節制閘、兩側各5.4米寬的液壓啟閉機室、兩側各8.3米寬的固定壩。可以看到現場調度閘是已經建設完成了,這也是此項水利工程當中的一個重要項目。投入使用后,對于古黃河沿線工農業、生態用水和防洪排澇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市水利局建管中心主任胡繼成說:“2021年12月富民廊道水專項規劃獲得市政府批復,共排定引調、攔蓄、配套等三大類21項水利工程,規劃總投資為60.93億元,2021年共推進10項工程建設,總投資29.6億元,已完成年度投資11.09億元。”
市人大代表曹建南說:“從取得的成果來看提案辦理的效果是非常滿意的,2021年度第一批次10項重點水利工程年度任務已全部完成,其余工程市水利局正在有序推進、落實。”
記者歐陽廣:“推進黃河故道富民廊道建設意義重大。那么在這一工程有序建設當中,代表們又有什么新的建議呢?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聲音。”
市人大代表曹建南說:“古黃河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建議在工程建設中,要大力融合水文化理念和水情教育,彰顯水利工程之美韻,讓人們在親水近水的生產生活中,不僅獲得水清岸綠幸福河湖的物質體驗,還要獲得文化浸潤帶來的精神體驗。”
市水利局建管中心主任胡繼成說:“針對代表們提出的新建議,2022年我們將全面抓好水專項規劃落地實施工作,在工程建設中充分融合水文化理念,建設水文化主題公園,水情教育展示館,持續實施蓄水、排水、農水配套等9項工程,計劃投資3.55億元,年度實施投資2.67億元,努力將黃河故道打造成為人民滿意的幸福廊道,為全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多做水利貢獻。”
一項建議的提出,不僅是代表的心聲,更是百姓的需求所在。希望作為宿遷市特色之一的河湖生態,能在大家的共同監督和努力下變得更美,讓宿遷這座城市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