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百姓“難事”不再難 “五調聯動”解憂煩
2022年01月12日08:3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基層調解質量如何直接影響百姓的幸福指數。尤其是涉及多方的矛盾糾紛,如何讓各方都“心服口服”,更需要多個部門的協同合作。這不,宿豫區司法局推出“五調聯動”機制,讓基層百姓的矛盾得以解決的同時,也讓百姓對司法公正更有信心。
1月10日下午,在宿豫區關廟鎮司法所,一場侵權案件正在進行公開調解。案件還要從去年夏天說起。當時,一項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間,施工方將關廟鎮東興村境內南崇河排水系統暫時截流。截流期間連續降雨,導致雨水無法正常排出,造成十多家種植戶水稻出現不同程度受淹。
“等到水退下去的時候,我們的水稻就像要絕收了那個架勢。我們當時非常害怕,很氣憤,所有的前期投入全部投里面了。”種植戶宋成志說。
水稻受淹,種植戶和施工方之間就損失賠償問題一直難以達成一致。因涉及人員較多,金額較大,糾紛遲遲未解決。
“受災的面積達到380畝,21戶人家,最大的田塊是損失一個大戶的240畝,還有2畝3畝的,人多嘴雜,意見不統一。”宿豫區關廟鎮東興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王軍說。
調解遲遲沒有結果,要走訴訟程序卻也是難上加難。
“如果我們要訴訟的話,就要去鑒定,鑒定他修建高速公路,有沒有造成村民損害的后果。鑒定完之后,下面就是實際損失部分了,如果有侵權行為,也造成侵權后果,侵權后果造成了哪些實際損失,這個損失我們也需要去鑒定,這個訴訟時期就比較長。”律師劉明碩說。
涉及人數多,矛盾點錯綜復雜,訴訟周期長。為了盡早解決百姓煩心事,宿豫區司法局推出“五調聯動”機制,以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中心,依托鄉鎮司法所、派出所、信訪接待中心,外延律師、人民法院等司法調解部門,把宿豫區關廟鎮作為試點鄉鎮,將案件列為典型案例,進行公開調解。
“這個事情放在我們調解糾紛任何一方,單方面都沒有辦法解決。自從“五調聯動”機制開展以后,我們農業農村局對損失進行鑒定,司法行政對證據進行了保全,我們律師也參與了一些糾紛調解,信訪上,包括我們調解委員會多次做工作,最終用比較合理,科學的方法,把這個糾紛化解了。”宿豫區關廟鎮司法所所長張運昌說。
“如果沒有這種聯動調解機制,這個糾紛處理好,還不知道要拖多久。所以調解,不僅維護了當事人合法權益,也為宿連高速重點工程保駕護航。”宿豫區關廟鎮東興村黨委書記林振永說。
經過多方合作,共同發力,最終當事雙方初步達成高速公路施工方一次性賠償農戶減收損失10萬元,雙方握手言和。
“后期,我們將完善“五調聯動”工作機制,加強與公安、信訪、法院、檢察院等部門協調聯動,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解決,讓群眾真正感受到,非訴訟服務大調解的便民利民優勢,打開一條基層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綠色通道,便民通道。”宿豫區司法局副局長汪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