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有個“小戲窩” 沭陽吳集||淮海戲的發祥地
2021年12月31日08:3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鄉村文化是農民們在千百年來的辛苦勞作中形成的,也是我國文化藝術形式的重要源頭。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就是要為農民提供高質量的精神營養,沭陽縣吳集鎮是淮海戲的發源地,擁有260多年的淮海戲傳承積淀,涌現出楊秀英、范珍美、許亞玲等代表人物。
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1年12月14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重要講話
沭陽縣吳集鎮世稱“小戲窩”、淮海戲的發祥地
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鎮共有四支淮海戲團隊
先后有17個淮海戲節目榮獲國家和省市大獎
“小時候讀書,才10歲,上四年級,老師看我活潑,又說我音色好,也很喜歡我,就教我唱淮海戲,《養豬姑娘李銀花》,這就是我唱的第一首淮海戲。”吳集鎮淮海劇團(花旦)陳尚春說。
“從1978年生產隊解散以來,我們就沒唱,我們都是各家的主要勞動力,要賺錢養家糊口,現在我們年齡大了,但是還想唱,從2020年7月25號,開始建團,我們都是定腔、定調,分工合作,多虧許亞玲老師來指導、排練,獲得現在的成績。”吳集鎮淮海劇團團長李長建說。
吳集鎮淮海戲苑建于2019年
設有許亞玲淮海戲傳承室、演出劇場等
能夠滿足1500多人的演出活動
“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加大投入,充分保護文化和發揮文化作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需要”,我們新建了吳集鎮淮海戲苑,為淮海戲愛好者提供練戲、唱戲的場地,就是要讓本土的淮海戲文化重獲新生。”沭陽縣吳集鎮副鎮長尚勇說。
許亞玲,國家一級演員、楊派創始人楊秀英之女
曾獲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省“五個一工程”獎
代表劇目《皮秀英》、《秋月》
“我是吳集人,年輕的時候媽媽的扮相在舞臺上真的是很漂亮,我們作為小女生,看到媽媽就非常羨慕,后來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江蘇省淮海劇團招收學員的時候,我偷偷地去報考了,也被入選了,所以從此以后走上淮海戲這條道路。”第25屆中國戲劇獎梅花獎獲得者許亞玲說。
“我是十二歲開始學習淮海戲的,那個時候經常聽到身邊的人,會唱幾句淮海戲,覺得淮海戲很好聽,又唱的都是我們身邊的故事,覺得那個時候淮海戲又有南方的柔美又有北方的粗獷,后來我就報考了淮安文化藝術學校,學習淮海戲專業,現在是沭陽縣淮海劇團的一名戲曲演員,畢業了之后,經常去向許老師學習。”淮海戲表演者黃鶯說。
“有人才你就要有梯隊,有梯隊你就得有傳承,到了吳集以后我就在想,只要是沭陽人,只要是吳集人,人人都能唱幾句淮海戲,你想想作為淮海戲演員是什么樣的一個心情?我希望淮海戲能夠走進我們吳集的校園,也能夠走進沭陽更多的學校,讓我們把淮海戲薪火相傳,代代相傳,唱響拉魂腔。”第25屆中國戲劇獎梅花獎獲得者許亞玲說。
為了傳承淮海戲,沭陽縣2008年將淮海戲引進課堂 每年有2000余名學生傳唱淮海戲
“自從淮海戲進入我們的校園,每周的特色課就成了同學們最喜歡的課堂,孩子們在學習淮海戲的過程中,讓他們了解地方戲的特點,唱出咱們家鄉戲的味道,愉悅了孩子們的身心,同時也留住了地方文化特色。”音樂老師李陽說。
沭陽縣地方戲研究與發展中心航拍、雕塑、場內淮海戲元素
沭陽縣淮海劇團成立于2010年
現有老中青三代50余名戲曲演員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下腰的時候就是因為自己不小心,把腰給弄傷了,但是因為我屬于很熱愛這個行當,我又不想放棄這個行當,然后我就咬咬牙堅持,就每天都做康復活動什么的,我就再一次登上舞臺的時候,我心里就很開心,我想著說,一定要把淮海戲這個行當發揚光大。”年輕戲曲家徐子萱說。
“像我們那個時候學的淮海戲年齡層次跟現在是不一樣的,現在是80%都是年輕的演員,過去他們練的淮海戲只是一種愛好,現在學淮海戲把傳承這一塊變成自己的工作。”沭陽縣淮海劇團老師王美娟說。
“我們全縣淮海戲現在這個氛圍真是越來越濃厚了,現在可以說光是民營劇團就有兩百多個。”省淮海戲傳承人李振東說。
而在如今的吳集鎮,
各個社區都有這樣的戲臺
每逢節假日,全鎮四支淮海戲團隊都會演出
吳集鎮塔橋新型社區采取“統規代建”的建設模式
集中改善了500戶居民住所
規劃用地351畝,總投資1.05億元
2020年全鎮財政總收入2121萬元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60萬元
“唱得非常好,唱的是我們眼前的美好生活,有產業、有美景、有錢賺,這些業余愛好者每月都在這個淮海戲大舞臺上為我們表演獻唱,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塔橋新型社區居民周玉華說。
“過去唱是辛苦,現在唱的是幸福指引我們來唱的,我們吳集白玉春蘿卜、大白菜都是我們創作的主要靈魂,小康之路、農房改善、鄉村振興這些政策,都是一首一首好聽的淮海戲。”吳集鎮淮海劇團團長李長建說。
“我們將集中力量打造好、保護好、傳承好淮海戲文化,讓老一代人喜歡的同時,我們要讓年輕一代和下一代都喜歡淮海戲,結合新時代背景,鼓勵原創作品,深入挖掘狀元文化,剪紙、書畫等民間藝術,民俗活動,以超前的意識、創造性的思維打造吳集文化品牌。”沭陽縣吳集鎮黨委書記馮朝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