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宿遷 文明有我 公廁革新庭院開放 如廁“如家”暖人心
2021年12月17日08:33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公共環境、公共設施的打造分不開。在宿遷市,公廁改革、庭院開放等惠民項目,不斷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使宿遷真正成為文明之城、宜居城市、幸福家園。
在宿豫城區,走進一座“街坊公舍”,發現這里除了有男女公廁外,還有專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人群設置的“第三衛生間”,并配有折疊式的座椅和嬰兒護理臺。此外,公廁還增設了免費WiFi、自動飲料販賣機、手機充電站、圖書室等公共服務,讓過往市民都享受到了“高大上”的“如廁待遇”。
近年來,宿遷市高度重視城市公廁的規劃和管理,公廁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和改善。目前,市區累計建成獨立式二類以上標準公廁578座,加入“廁所開放聯盟”公廁230座,城市形成了居民小區、主次道路300-500米公廁全覆蓋服務網格,更加方便群眾尋廁、找廁。
如果說“廁所革命”解決了市民如廁的“硬”需求,那么“庭院開放”則是滿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的“軟”需求,讓幸福“升級”。在市委黨校門口,單位院墻已不見蹤跡,“庭院深深”變為“市民共享”,市民們也真正享受到城市發展帶來的“綠色福利”。
在庭院開放過程中,宿遷市住建部門還結合周邊市民和辦公人員的需求,配置了法治長廊、籃球場等一些便民設施。在步行道兩側增加了座椅坐凳,垃圾筐和亮化設施。
“截至目前,宿遷市共實施單位庭院開放改造60家,共享綠地面積約56萬平方米,受益人群超20萬人,我們希望通過單位庭院的開放,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動空間,形成更具有特色的城市街景,然后讓市民充分體會到生態園林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宿遷市住建局園林處科員王晨說。
總共: 1頁
初審:杜亞男/二審:湯娟/終審:馮波
作者:管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