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節奏快,不少人都會心態浮躁,為了一些小事斤斤計較。在湖濱新區皂河鎮街東居委會十組,有一位100歲的老壽星,她這一輩子心態平和,艱苦樸素,晚年家庭和睦,今天的《家有老壽星》一起來聽聽梁宏英老人的故事。
面前這位胃口不錯的老人正是梁宏英,今年正好迎來100周歲的生日,她的兒子孫業青介紹,雖然母親已經100歲高齡,但是老人吃嘛嘛香,平時從不挑食,以吃素食為主。
“生活方面她不講究,不喜歡吃雞魚肉蛋,吃好的東西。粗茶淡飯,煎餅,饅頭米飯這三樣,吃菜就吃一般的素菜豆腐啊。”兒子孫業青說。
年輕時條件艱苦,梁宏英老人過慣了艱苦樸素的生活,雖然退休后每月都有一筆不錯的退休養老金,但是她對物質要求從來都不高,唯獨對于孩子的教育十分關心。
“我小時候好多人家里窮上不起學,我因為母親就我自己(獨生子),借一點錢稍微能上學,我母親沒有什么文化沒上過學,但是她希望我上學有文化長大后有作用。”兒子孫業青說。
因為孫業青的父親常年在外務工,梁宏英就成為家中的頂梁柱,扛起了照顧老人撫養孩子的重擔,每天在家和工廠兩點一線奔波。
“我母親每天早上跑兩三里路上班,中午回來做飯給我們吃,晚上回來還要做飯,洗,刷,還要洗衣服,操勞是非常操勞的。”兒子孫業青說。
在兒子孫業青的眼中,母親梁宏英是一個不善于表達情感的人,總是默默付出,1959年孫業青高中畢業,正好碰上南京城市建設局招聘,孫業青成功入選,因為當時交通不便,第二天一早就要出發。
“接到通知當時說是元月份,冬天很冷,母親就連夜縫制了一床棉被,還有其它的衣服,當時我才16歲多,不太能懂離別,但是母親她心里面酸溜溜的,交代幾句,到那好好干,但是她眼淚也下來了。”兒子孫業青說。
梁宏英老人含辛茹苦將兒子培養成人,兒子孫業青始終記得母親的好,結婚后孫業青和妻子王翠霞便將母親接到家中一起居住,孫業青說老人家之所以能夠長壽,除了飲食清淡、作息規律,好脾氣、好性格也是秘訣之一,這些年,一家人相處始終和和睦睦。
“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什么激烈的爭吵,或者其它矛盾都沒有。她心態好,而且她能夠遷就(別人)。”兒子孫業青說。
因為歲數的增大,梁宏英老人在70多歲時牙齒就掉光了,早早就安了一口假牙,老人的身體也漸漸不利索,而每天老人假牙清洗和維護工作都是兒媳婦來完成。
“還給她洗臉,她就一個兒子,我就是她閨女了一樣。相當于她女兒,盡心盡力把她照顧好。”兒媳婦王翠霞說。
梁宏英老人用她的善良和溫柔影響著后輩,晚輩也用孝順加倍回饋著老人,我們也祝愿老人家健健康康,晚年幸福,一家人把淳樸的家風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