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宿遷 文明有我:購物從“細節”做起
2021年09月24日08:32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超市成為眾多消費者的購物首選。但在購物過程中,個別消費者存在隨意試吃、亂拆包裝、過度挑揀等不文明購物行為,讓城市的文明形象“黯然失色”。近日,記者特意走訪市區多家大型超市,發現此類不文明行為已經不多見。
商品不再到處“跑” “物歸原處”成共識
水果區的梨“飛”到了蔬菜區,生活日用品區的抹布被扔到了酒水區。在商超內,購物不文明行為之一便是商品被亂丟亂放,不能“物歸原處”。
有市民表示,以前購物時買散裝食品沒注意價格,等稱完重才發現價格超出預算,只好舍棄。如果再拿回原貨架,一是麻煩,二是怕服務員不高興,只好放到其他貨架上。
不買的商品放歸原處不僅是文明的體現,也是減少浪費。一般商品放錯位置重新擺放只是工作人員多花點工夫,但速凍、熟食類食品被隨意亂放,一旦不能及時回收,很容易導致食品變質,造成浪費。隨著文明意識的提高,這樣的不文明現象已經越來越少。
尊重溫馨提醒 “試吃”不再“隨意”
在商超水果、散裝食品銷售區,超市會提供免費試吃。購物過程中,大家都能規范試吃,而不是以吃飽為主。
“以前經常有顧客趁工作人員不注意,隨手拿起商品品嘗,但現在這樣的情況基本不見了,顧客都比較自覺,即使允許試吃的商品,在品嘗后也會自覺把果皮等放進垃圾盒?!背泄ぷ魅藛T陳雨佳說。
挑揀有度 蔬菜水果不再“受傷”
超市購物,買些蔬菜水果也必不可少。擺上貨架的蔬果,大多已通過初級處理,一般是無需挑揀的。工作人員表示,以前,個別挑剔的顧客會將已收拾好的蔬菜再去根摘葉,逐層細剝,本已非常新鮮的外層莖葉都被撕掉,只留下蔬菜的嫩頭兒。這樣的行為不僅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也會給其他買菜的市民帶來不便。
“比如買香蕉、芒果等水果時喜歡‘捏捏生熟’,這樣就會導致一部分水果因為品相不佳難以售出。現在大家的文明購物意識普遍提高,給工作人員減輕了不少工作量,也給商超降低了成本損失,這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超市經理趙秀梅說。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個人都是一張城市名片,城市文明窗口,需要大家共同“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