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8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暑到來意味著一年中炎熱天氣即將徹底過去,天氣會越來越涼爽。您對處暑有多少了解呢?
處暑,交節時間點在公歷8月23日前后。關于這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所以,處暑就表示一年中炎熱的時候即將過去,暑氣將在其到來后結束。
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民間向來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指的是暑氣消散后,就連天上的云彩也顯得疏淡自如,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云成塊。
節氣是自然天時,它標志著自然時序的流轉;它也是農時,指導著農事活動。處暑之后,養生要注意預防“秋燥”,此時,人體進入一個生理調整階段,一些潛伏在夏季的癥狀就會出現,導致“秋乏”的情況。
民俗專家王冬說:“一定要注意,一個是不要受涼咳嗽,秋燥容易引起咳嗽,第二個就是一定要飲食要注意調節,要注意睡眠,足夠的睡眠讓身體有抵抗力,要適當運動,還有不要貪涼。”
單就飲食來講,夏天天氣炎熱,人們的身體會有不同程度的損耗,到了秋天就可以開始進補,多吃一些肉食,來補充能量,也就是俗稱的“貼秋膘”。
進入處暑,水稻生長已經進入拔節孕穗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多發期。在泗洪縣孫園鎮中洼村,農技人員正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戶使用無人機對水稻病蟲害進行噴防,同時提醒農戶要做好水稻“兩蟲兩病”防治工作。
泗洪縣孫園鎮農村工作局局長潘兆龍說:“在‘兩蟲兩病’藥劑的選擇上面紋枯病選擇苯甲丙環唑、噻呋酰胺一類藥。在稻飛虱上面,選擇噻蟲嗪以及老的撲虱靈,我們要交替用藥,不管是兩病兩蟲哪一個防治上面都要選擇交替用藥,盡量增強藥效、延緩抗性。”
除了做好病蟲害防治,還要加強田間的水肥管理,保持建立水層和充足的養分,促進水稻拔節孕穗,快速生長,確保水稻穩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