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爾塔病毒來勢洶洶,防疫工作刻不容緩。為了守好防疫的大門,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勸大伙安心居家,而自己卻頂著烈日“走街串巷”。接下來,我們就去認識一下腿受了傷卻依舊守好防疫一線的社區書記王雪梅。
剛到市區海天翡翠城小區的門口,便看到了穿著紅馬甲正在檢查居民蘇康碼的王雪梅。王雪梅今年38歲,2013年開始在社區工作,201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如今是宿城區古城街道項王社區的副書記。自祿口機場疫情以來,她便主動請纓到防疫一線。
“一開始因為我就在辦公室里面排查還有社區的其他工作,這邊人手不夠,所以我就主動參與到這個值班上來。”宿城區古城街道項王社區副書記王雪梅說。
值班很辛苦,工作人員每天要在高溫天氣下值守近十個小時。雖然外觀上與他人無異,但是其實腳上的傷,對王雪梅來說,是另一個“挑戰”。因為在七月中旬王雪梅遭遇車禍,導致右腿被撞傷,還未痊愈,站立一整天對她來說,比常人更痛苦。
“醫生建議我最少休息半個月以上,意思說我這個腿只要站的時間長或者走路比較多就會腫脹,其實我們書記都允許我(休)假了,但是我沒有回去。堅持一下吧,畢竟大家都在點位上面,如果自己沒有來就感覺缺點什么。”宿城區古城街道項王社區副書記王雪梅說。
除了長時間站立,王雪梅還要經常在社區里走動,防止居民出現聚集。長時間的站立和走動,需要傷腳“高強度”工作,為此,王雪梅總結出一套緩解腿疼 “小訣竅”。
“有時候一疼的話,就是腿往上面翹一下,搭一會兒省點勁,用另外一條腿稍微擔一會兒。有時候也不太好意思坐,因為我們有志愿者,還有保安都在那邊,特別我們的志愿者都站著。”宿城區古城街道項王社區副書記王雪梅說。
“我們都很感動,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在業主當中也得到了大家很大的贊賞,讓我們平時工作,就更加積極主動了。”宿城區古城街道項王社區工作人員劉玉東說。
在社區工作,最在乎的就是居民的感受。王雪梅說,自疫情以來,居民都很配合他們的工作,他們在勞累之余也心有慰藉。
“王書記帶的這一幫人說實話非常辛苦,從早到晚連水都喝不上,我們大家很受感動,所以我們也按照要求做好自我防范,積極配合,能不串門不串門。”居民羊先生說。
晚上七點,結束白天工作的王雪梅騎著電動車回到社區繼續處理工作。在上樓梯的時候,只見她一只腳踏上樓梯站定,另一只腳才再抬上去,兩層樓,用了近三分鐘。
“受傷那一塊就比較疼,有時候噴點云南白藥放在沙發上面,把腿擔在上面休息一下。”宿城區古城街道項王社區副書記王雪梅說。
給傷腿噴完藥,王雪梅對小區內居家隔離的人員進行電話詢問。
外面天色已晚,辦公室內的王雪梅還在忙個不停。在這樣平凡的夜晚里,無數個像王雪梅一樣的人,組成了一張巨大的保護網,保護著居民的健康和安全。正因為有這些人在,吹著晚風、樹下乘涼日子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