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19日,新四軍第4師兼淮北軍區部隊抓住睢寧日軍東撤之機,發起睢寧戰役。宿遷籍烈士趙繼全在這場戰役中不幸被機槍掃射中彈,英勇犧牲,沒能看到抗日戰爭的勝利。
在位于宿遷市湖濱新區的宿遷籍烈士紀念園內,69歲的趙新華老人前來祭奠自己的二叔趙繼全,這座烈士墓由原宿遷縣雙莊鄉人民政府在1985年建造。趙新華說,盡管沒有見過二叔,但是以前父親和三叔經常提起他。
趙繼全出生于1926年,家住宿遷縣新民鄉,也就是現在的宿城區雙莊街道,當時家境貧寒,趙繼全當過雇傭工。1942年,當新四軍路過宿遷時,趙繼全和三弟趙繼盈決定參軍。
“新四軍第四師,就是彭雪峰第四師獨立團。家里老人交代要好好干,聽領導人話,打仗要沖鋒在前。”烈士親屬趙新華說。
趙繼全表現非常優秀,多次立功,榮獲“二級戰斗英雄”光榮稱號,被稱為“爆破英雄”,入伍三個月當班長,次年提升副排長、排長,并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5年6月中旬,趙繼全所在的部隊奉命攻打睢寧縣城,當時城內及其周圍據點尚有偽軍2400余人駐守。上級命令部隊以班、排為作戰單位與敵巷戰,靈活機動地殲滅敵人力量。
“(睢寧)南門是最頑固的地方,東門北門時候說都好打,就那么幾個碉堡,就是打了好長時間。”烈士親屬趙新華說。
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趙繼全帶領戰友,迅速勇敢地沖到堡口。
“帶著炸藥包就沖上去了,當然能上去都不容易,能接近碉堡都不容易了,之前都有好多人因為沖不上去,都被打死很多。”烈士親屬趙新華說。
由于敵人火力猛烈,趙繼全奮不顧身將正在噴著火舌且燙手的機槍從堡口里搶拽出來,準備攻占碉堡。
“他那機槍給拽出來了,結果其他地堡里邊機槍又打過來了,他們幾個當時都死在碉堡前面了。”烈士親屬趙新華說。
從6月19日開始到7月8日結束,睢寧戰役勝利,并俘偽縣長以下日偽官兵達3000人。趙繼全犧牲后,他所在部隊給他編寫了一首歌,歌頌他的戰斗事跡,開頭就是“一營第一連排長趙繼全,他領一個排牽敵一個連”。趙繼全的三弟趙繼盈在抗日戰爭中負傷復員后,一直定居在上海,每次回到家鄉都會和后輩們提起,那段不能忘卻的抗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