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立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歷程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更是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截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到湖濱新區皂河鎮,認識一位讓敵寇聞風喪膽的抗日英雄葉可澤。
“這就是我爺爺葉可澤烈士的墓,在我心目中,他始終是英雄形象存在,但是,每到跟前,我一看到他(的墓),我說實話,心里發酸。”葉可澤烈士孫子葉元龍說。
葉可澤烈士,綽號“葉大闖”,1915年出生于宿遷皂河的中醫世家,家境殷實,讀過私塾。后來在徐州上學期間,葉可澤接觸到了共產黨。“他的思想觀念還是比較前衛的,在當時看到了周圍廣大的群眾處在那個年代,出現幾股勢力在魚肉百姓時候,他毅然決然地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葉可澤烈士孫子葉元龍說。
根據地方縣志和部分黨史資料記載,1932年,葉可澤在成為皂河最早一批共產黨員后,因被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入獄。直到國共雙方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葉可澤得以出獄。“因為他的學歷,還有他的各方面資歷都是有威望的一個人物,年輕有為,做了皂河鎮鎮長。”市歷史研究會理事王曉風說。
1938年5月,徐州淪陷,18架日機輪番轟炸宿城,并投擲燃燒彈,同年11月,宿城淪陷,日軍殘殺居民300余人。葉可澤在接管皂河百余人的民眾自衛武裝后,便一心組織力量清除敵寇據點。
“當時是日本鬼子通過皂河鎮黃河灘往正南方向的苗圩去搶糧食,被葉可澤率領的這支隊伍就給打退了,把糧食還給了苗圩的村民。(后來)一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率領司令部到王營子駐防的時候,日本鬼子知道了,葉可澤帶領隊伍和金明同志把日本鬼子打退了。”宿遷市歷史研究會理事王曉風說。
據史料記載,葉可澤活動范圍十分廣泛,經常出入皂河鎮敵偽據點偵查。襲據點、除漢奸,在隨后的“壩窩伏擊戰”中,葉可澤率領隊伍更是重創日偽,在睢宿地區產生很大影響。有膽有識的葉可澤讓日偽軍聞之膽寒,“葉大闖”的名號隨之叫響。
葉可澤因在多次戰斗中表現英勇頑強,受到上級嘉獎,被任命為蘇皖縱隊第四科科長。1940年秋,葉可澤在山東青駝寺壯烈犧牲,年僅25歲。
“葉可澤作為我們皂河鎮杰出的英雄兒女,他在民族危亡的時候,奮不顧身,奮勇向前,用自己鮮血和生命保家衛國,這是值得我們后來人永遠緬懷和紀念的。”宿遷市歷史研究會理事王曉風說。
在短短的25年的生命中,葉可澤烈士用忠誠與勇敢,詮釋了一位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念。向曾經為建立新中國而流血犧牲的革命先輩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