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提到這幾個詞,總能讓人想起志愿者這個稱呼。一首《中國青年志愿者之歌》歌頌了無私奉獻的志愿者精神,接下來,我們也帶大家去認識一位青年志愿者羅雅妮。
“伸出你的手,初次相識卻已是朋友,放飛和平鴿,藍天大地響徹我的問候……”眼前這位女生叫羅雅妮,她所唱的這首歌是2012年10月發行的《中國青年志愿者之歌》。正如歌名一樣,羅雅妮是一名青年志愿者。2014年,19歲的她在聊天群里看到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地點剛好是在自己實習的鄉鎮上,便報名參加了。
“第一次參加活動是慰問老人,然后是到鎮上的一些敬老院,為一些老人打掃衛生,然后給他們包包餃子,理理發,做一些這些公益的活動。”志愿者羅雅妮說。
而這一次的偶然參與的志愿活動,卻讓羅雅妮感觸很深。“后來回家的時候我就跟我爺爺奶奶講,我說我今天去了敬老院,看到他們無兒無女,我說感覺心里特別的難受。”志愿者羅雅妮說。
之后,羅雅妮便開始留意起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只要她時間允許,都會報名參加。在與這些孤寡老人接觸的過程中,羅雅妮也時常會被老人的善意感動到,“這個是我2014年10月份做的志愿者活動,然后我對這位老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我剛去敬老院去慰問她的時候,她手里拿著老年人以前擰的那個線,然后我就問奶奶你在做什么,她說我在擰線,等擰好了,下次你來我用這個線給你做一雙鞋,我當時聽到奶奶說這個話,還是挺開心的。”
越是與這些老人接觸,羅雅妮便越能感覺到這些老人心中的孤獨,她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2020年暑假,羅雅妮辭去了幼師的工作,開始專職做志愿者,此舉也遭到了家人的反對。
“他們說,你要有工資,要養活起自己,你才能去做公益活動,你自己都養不活,怎么去做公益活動,然后后來就跟家里人說通,就是抱著試試的態度,我先來做一做,家里人的想法就是我最多也就撐一個月,結果沒想到自己做了一年多。”志愿者羅雅妮說。
專職做志愿者后,羅雅妮開始關注更多的社會弱勢群體,針對性的開展了一些長期的志愿服務活動。
“為一些村里的一些困境兒童還有留守兒童,做一個晚托輔導,給他們做一些作業的輔導。然后在每年的暑假,開展暑托班,也是為鎮上的一些貧困孩子和留守兒童開展這些活動。”志愿者羅雅妮說。
從2014年到現在,七年的時間,這位90后女孩已經參與了近千次的志愿服務活動。正如這首歌里唱的“我們是青年志愿者,用奉獻共創溫馨家園”,羅雅妮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溫暖更多的人。
“就像這首歌里唱的青春無悔。青春不朽,然后我們志愿者,我們青春志愿者會一同把這個公益志愿做下去。”志愿者羅雅妮說。
羅雅妮已經懷有九個多月的身孕了,六月初便是她的預產期,但當我見到她時,她還在工作,組織給困境兒童送去“六一”兒童節禮物。在這一刻,我便知道了最美志愿者應該是什么樣子。正是因為這些志愿者的存在,我們的社會才變得更加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