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網是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城市血脈”,承擔著雨水、污水排放任務。隨著汛期臨近,宿遷市住建部門未雨綢繆,對主干管網、易積水路段、關鍵路口進行清淤疏通,保障市民生產、生活免受水澇侵害。
5月25日,在宿遷市區洪澤湖路,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清淤作業。清淤車的工作人員利用高壓清洗噴頭對雨水管道進行清洗,在另一處,工作人員通過無線潛望鏡對管道內的情況進行查看。
清洗完畢后,工作人員緊接著派出管道檢測機器人對管道進行復檢,工作人員通過顯示屏可以直接看到下水管道的內部影像,通過智能機器人的“偵查”,可以詳細掌握管網是否存在漏點和堵塞情況,這樣制定清淤計劃,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小機器人它在里面攝像頭是可以旋轉的,包括里面的連接處,包括里面池壁的破損情況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然后對照這個規范,確定修復的一個等級。”江蘇潤城水務一分中心負責人蘭艷陽說。
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共有5個班組,每天除去早晚下班高峰時段,全天侯都在對城區雨水管道進行檢修清理。“每個班組每天大概在1~2公里,我們整個片區它的清淤完成量大概在6月初可以全部完成。”江蘇潤城水務一分中心負責人蘭艷陽說。
記者從市住建部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已疏通排水管網1200余公里,清撈窨井和雨水篦27216個。對排澇泵站的機電設備進行維修保養,提前調試運行,確保泵站隨時發揮作用。另外從去年10月份就啟動了中心城區易澇片區和積水點改造。
“我們共排定了14個整治項目,涉及30個積水點的一個改造,總共新改建13.5公里雨污水管網,新建泵站1座,預計6月底前能夠大部分完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供排水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胡翔說。
此外,住建部門還編制《宿遷市中心城區排水防澇應急預案》,建立了應急響應指揮和調度體系,明確了預警等級、內涵以及相應的措施和處置程序,完善了城市防汛應急工作機制,確保城市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