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醫院重癥監護室,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生死邊緣。作為搶救監護急、危、重癥患者的場所,每天都演繹著生與死的較量。宿遷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理組長張雪鳳,就是在這樣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干就是10年。
5月12日上午,在宿遷市人民醫院的ICU重癥監護病房,張雪鳳正在給一名重癥患者清痰,動作熟練輕盈。今年32歲的張雪鳳,身材不高,看起來還有些柔弱,至今她還記得2010年在醫院實習的場景。
“當時我看到好多危重癥的患者,當時的病情很急重,通過醫生護士精心的救治和護理,患者得到康復,那種心情是不一樣的。所以,當時在實習的時候就想,以后能在重癥醫學科工作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宿遷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理組長張雪鳳說。
實習期結束后,2011年,張雪鳳如愿成為一名重癥醫學科護士。不過,實際工作起來,讓她既緊張又充滿期望。
“當時來到這個科室的時候,看著患者身上最多的都有十幾個管道,所有的藥加起來都有十幾個,當時看到心情是非常緊張的。”宿遷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理組長張雪鳳說。
看著患者家屬滿含希望的眼神,張雪鳳充滿了干勁。前輩們細心教學,讓她熟悉了ICU的工作流程。在ICU病房,24小時陪在患者身邊的就是護士們,張雪鳳每天都在突破。“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張雪鳳成了專業的“特種兵”,除了熟練掌握呼吸機、監護儀、除顫儀等各種專業儀器應用,還練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護理心術”。去年,更是迎來了她工作生涯中最難忘的事情。
“我們醫院危重癥患者比較多,所以要及時開展一些新技術新項目,在去年的時候,我們重癥醫學科就開展了全市第一例ECMO治療。”
當時,年僅27歲的患者危在旦夕,通過EMCO(艾克膜)進行體外膜肺氧合,將血液由體內引出,經過人工氧合器氧合后,再輸送回體內的維持生命。
“當時患者提示的就是重度二尖瓣重度反流,然后是乳頭肌斷裂導致的。但是這個手術我們醫院暫時還沒有開展,需要轉至南京鼓樓醫院治療,但是患者病情非常危重,患者的血壓、脈搏都是站不住的。”宿遷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理組長張雪鳳說。
接到任務后,張雪鳳作為護士,跟隨醫療車將患者緊急送往南京鼓樓醫院,在途中和手術中,張雪鳳一直履行護士的職責,這名患者最終轉危為安。有好就有壞,在ICU病房,張雪鳳看到太多的生離死別。
“患者的家屬遇到這種事都是非常傷心的,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和醫生也會極力的搶救,但是如果最后真的是搶救是無效的話,我們也會是安撫家屬。”宿遷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理組長張雪鳳。
在采訪中張雪鳳說:“如果生命是可以無限循環的那該多好”,就句話觸動了記者的心,張雪鳳也用最平淡的話總結了這份工作帶給她的觸動。
“帶領重癥患者戰勝病魔,走出ICU,是我們重癥醫學科所有醫護人員的心愿。”宿遷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理組長張雪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