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歌曲以激昂慷慨的情緒,雄壯有力的氣勢,表現出人民群眾為創建新中國而團結戰斗的堅強意志,現在也成為了很多團隊凝心聚力的“主打歌”。接下來,咱們就來看一看工人田坤是如何將團結就是力量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向著法西斯的開火,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正在唱歌的這位工人叫做田坤,是江蘇秀強玻璃工藝股份有限公司一名有著20年工齡的老員工。1991年,田坤中學畢業,看到征兵信息后毅然參軍。入伍后,田坤學的第一首歌就是《團結就是力量》,而這首歌也深深的印在了他的心中。
“因為這首歌確確實實是我當兵的時候,學的第一首歌,每周看電影,到會場的時候,勞動的時候、生產的時候、訓練之余都會唱這首歌,大家通過唱這首歌,有一種集體的榮譽感就比較強,也能夠提振士氣。”田坤說。
參軍不久后,沂河發大水,作為后勤人員的田坤和戰友們共同奔赴一線搶險救災。在災難面前,大家團結一心,推沙子、扛麻包,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得到了保護,田坤也因為表現突出,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說:“入黨那是非常高的榮譽,當時是非常的激動,1992年10月份就成為了一個正式黨員。”
1994年,田坤因為身體原因退伍回到了宿遷,那個時候國家正處于改革開放時期,市場經濟剛剛萌芽,田坤機緣巧合下進入秀強公司,負責玻璃打包工作,由于工作表現突出,2004年田坤成為了鋼化班的班長。
“作為一個班長吧,最主要做的就是把大家團結起來,你用線擰成一股繩,這樣才能把生產效率提上去,在所有的生產因素里面人是最主要的。”田坤說。
當時鋼化班共有15名員工,員工年齡跨度較大,且家庭條件也不同,如何讓員工們團結在一起成為了難題。田坤便開始用自己的方法將員工的心凝聚在一起。
“平常吧,像我這個人的性格還是比較開朗的,愛說愛笑也愛唱,有時候會帶著大家在班前五分鐘,和大家喊兩嗓子唱首歌,比方說我以前在部隊《團結就是力量》唱給大家聽一聽,我們班里面都來唱一唱,時間長吧,這個班組的氛圍就會比較輕松愉快,所以說也沒有隨便離職的調崗的事情,調換崗位的也都很少。”田坤說。
《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創作于1943年6月,當時隨著抗戰進入最艱苦的相持階段,社會上產生了一股消極抗戰的逆流。作詞家牧虹和作曲家盧肅意識到全社會各種力量共同抗日的必要性,只有團結起來形成鋼鐵般的力量才能無堅不摧,所以創作了這首歌曲。在田坤的帶領下,鋼化班團結在一起,2006年時,鋼化班得到了公司授予的“和諧班組”稱號,回想起這一段經歷,田坤臉上依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我們公司對班組的最高的一個榮譽叫做和諧班組,得到一個和諧班組的這樣一個獎勵,當時也很高興,我們還一起出去吃了個飯。”
2011年,江蘇秀強玻璃工藝股份有限公司在深證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了宿遷市第一家民營企業上市公司。田坤也因為身體原因,從一線調到了黨委辦公室。即便離開了一線,田坤依舊將團結企業員工作為第一任務。
“原來每個分廠都會成立支部,把這個各個支部把它團結起來,更多的為一線員工服務,為一些困難職工服務,通過這一些舉措吧,我們黨建的一些舉措把我們秀強公司一種團結的精神,一種奉獻精神帶到社會上去。”田坤說。
一份事業的成功,并不是僅靠著某一個人的努力,而是靠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一個人的力量雖小,但許多微弱的力量匯合在一起,就能排山倒海,戰勝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