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土為安是咱們中國人世代尊崇的喪葬習俗,然而,一些“天價墓地”的出現,卻讓大家談“墓”色變。為此,宿遷市持續深化殯葬服務領域改革,推進鄉鎮民營公墓回收,讓公墓成為真正的“公”墓。
宿遷近年來持續推進的殯葬領域改革。在此之前,一平方米的公墓均價在兩三萬元,“豪華型”公墓甚至要價近10萬元。
公墓私營帶來的“天價”公墓現象,在不少鄉鎮普遍存在,讓居民們苦不堪言。而另一邊,部分地區存在的墓葬權錢交易,甚至涉黑涉惡等違法問題層出不窮。
“此外,墓穴非法占用農耕地、超標準建設、壟斷經營、銷售“活人墓”等問題長期存在、亂象叢生。”宿遷市紀委第八監督檢查室工作人員朱超說。
為此,從2019年開始,宿遷市委、市政府一邊重拳出擊,打擊墓葬領域違法犯罪,一邊持續深化殯葬服務領域供給側改革,推進鄉鎮民營公墓回收,讓“天價墓地”徹底失去“市場”。
“歷時6個月,實現了86家民營鄉鎮公墓全部收回。”宿遷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郭家利說。
經過盤點,這86家民營鄉鎮公墓資產總值達4.6億元。這些公墓收回后如何盤活經營?為此,宿遷在全省率先提出“政府主導、國企運作、公益屬性”的管理思路,即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由地方政府出資回收鄉鎮民營公墓,再由國企出資成立相應的殯葬服務公司,以超過五成的控股方式,參與縣區鄉鎮公墓的建設、改造和運營管理,墓穴由政府統一定價。
“新建的墓穴,執行雙穴3000元,單穴2000元的政府定價。在此基礎上,為了更好地推動鄉鎮墓葬的改造,確保鄉鎮公墓達到“公有、公營、公益性”的效果。”宿遷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郭家利說。
國企接管后,還將按照國家對公墓建設的標準要求,重新設計建設新墓,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改善園區環境,真正實現“逝有所安”。
“在服務用房、骨灰堂、綠化率、道路停車場,墓穴等整體環境上提升,達到‘便民、利民、惠民’,弘揚‘厚養薄葬、生態安葬、文明祭祀’殯葬文化,推動形成綠色文明喪葬新風。”產發集團追思園公司副總經理臧華年說。
目前,曾經飽受詬病的泗洪梅花山公墓和毛山公墓,已率先接受管理。不僅價格便宜了,墓園環境也更加干凈、整潔,良好的管理機制成為全市典范。
鄉鎮公墓收歸公有后,不僅價格 “親民”,對特殊困難群體如五保戶逝者予以費用全免,低保戶逝者予以一半費用減免,對不保留骨灰的生態葬如樹葬、花壇葬等均予以免費,并對逝世的軍人、烈士以及捐獻器官的逝者予以相應的減免,每年可減輕群眾喪葬負擔約3億元。
“確保今年全市所有的鄉鎮,均有一家公益性的公墓。”產發集團追思園公司副總經理臧華年說。
“發揮國有企業在引領公益性事業發展、服務保障民生方面的主力軍作用,通過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和專業化、規范化的運營管理,來提高全市的殯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宿遷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郭家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