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表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焦裕祿由衷的崇敬,焦裕祿精神也成為了幾代人的精神食糧。3月16日上午,“焦裕祿精神事跡展”在宿遷市博物館開展,這份崇高的精神跨越時空,仍歷久彌新。
上午,在宿遷市博物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展覽“焦裕祿精神事跡展”開展,不少市民前來觀展。
“我今天看了焦裕祿的精神事跡展,讓我想到我小學的課本上學過他的一些精神事跡,同時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印象。我覺得時代在變,但是他精神是永存的,同時我們也要把他激勵我們的精神永遠長存。”市民顧月明說。
焦裕祿1922年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青少年時期曾在宿遷生活過一段時間。1962年6月任河南尉氏縣委書記,同年12月任蘭考縣委書記直至病逝。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焦裕祿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后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他不畏艱難,強忍病痛,親率調查隊戰風沙、察風口,冒風雨、確水流,嘗土壤、辨鹽堿,開展根除風沙、內澇、鹽堿的“三害”斗爭。此次焦裕祿精神事跡展分為《從貧苦娃到縣委書記》、《人民公仆干部楷模》、《人逝蒼穹》三個部分。他用平凡的事跡,譜寫了不平凡的人生,鑄就了甘為公仆的焦裕祿精神。
“讓我又學習了一遍黨史,作為一名黨員,我覺得看了這個展覽之后,我們應該以他為榜樣,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市民武婷婷說。
此次的焦裕祿精神事跡展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市博物館和焦裕祿紀念館承辦,通過照片、油畫和文字的形式展現焦裕祿的事跡,弘揚焦裕祿的精神。展覽從3月16號開始持續到4月15號,歡迎市民前往觀展。
總共: 1頁
作者:唐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