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辦卡嗎?相信這一句話大家都不陌生,如今,不論是美容美發還是健身餐飲,都可以辦各式各樣的預付卡。但近年來,因為預付卡引起的消費糾紛越來越多,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呢?
今年三月份,市民陳女士在金鷹一樓的一家粥鋪辦了一張會員卡,并充值了200元,可是還沒來得及使用,粥鋪裝修變成了女裝店,而在此期間陳女士也沒接到任何換店通知。
陳女士多次聯系,終于找到粥鋪負責人,但卡里的錢如何退回成了難題。陳女士聯系到店長,卻被告知電腦壞了,沒有記錄不能退款。
經過幾次協商沒有解決之后,陳女士撥打了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工作人員表示將在近期,盡快為陳女士解決退款問題。
市民陳女士說:“我覺得他們這種行為就是欺騙消費者嘛,而且就是有過這一次的經歷,我覺得我不會再在其他地方充卡了,萬一店再倒閉了是不是很麻煩的?”
像陳女士這樣辦卡容易退卡難的問題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市民盧女士在去年10月份辦了一張菲特尼斯的健身會員卡,卡還沒有激活,健身館就因為安全問題停業了。盧女士幾次聯系商家想把會員卡退掉,商家卻始終以資金運轉不過來為理由置之不理。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市民都有辦過各式各樣的預付卡。
市民曹女士說:“比如說像我們最基本的面包店,還有女孩子喜歡的美容美甲、護膚這一塊的,還有一些會給小朋友買些東西,他們那種書店也會搞活動。”
很多商家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辦理預付卡,都會推出各種優惠政策,例如“充200免本次消費”“滿1000贈300”等等,很多消費者被“誘惑”,立即轉賬辦卡,卻忽略了簽訂“書面服務合同”這一步驟;有的即便簽了合同,合同內容也是“陷阱”重重。
律師高陽說:“合同內容也不具體,未對解約退卡等情形予以規定,并且存在限制消費者權利的霸王條款。如,在合同中約定“本店對消費卡有修改權和終止使用權”或“會員申請退卡,其預付服務費用不予返還”等等。”
有的商家在消費者辦理完畢預付卡后,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均明顯下降。為了幫助消費者防范這些風險,江蘇省從今年4月1日起,將施行《江蘇省預付卡管理制度》,讓消費者維權變得有法可依,其中規定,消費者有權自付款之日起15日內無理由要求退款。
律師高陽說:“經營者停業、歇業或者變更經營場所的,應當提前一個月通知已交預付款的消費者。經營者未事先通知已交預付款的消費者并作出妥善安排,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服務又無法聯絡的,視為欺詐行為。”
同時,3月15日上午,我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過前期調研,也在全省率先啟動“預付款消費信息公示平臺”,通過該平臺把推行預付卡的商家基本信息統一收集,提供給消費者,對存在可能或因某種原因導致商家跑路等問題,進行提前提醒,分級別管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稽查處處長張磊說:“如果有商家惡意詐騙,我們將聯合公安部門開展偵查調查,對存在惡劣、故意跑路行為,我們將采取行政處罰、刑事和信用懲戒等多種措施,予以綜合治理,達到這樣一個社會共治的格局。”
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也應該提前了解商家情況,謹慎辦理,避免沖動消費。
律師高陽說:“應注意及時與經營者訂立書面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認真審查合同條款,對模糊用語應要求經營者進行解釋說明;同時,還需注意留存證據,如繳費憑證、課程表、影像資料等,合法理性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