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素有“樂器之王”的美稱。一直以來,人們對鋼琴的制作工藝都是不斷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而隨著歲月更替,很多老鋼琴都被丟棄在了舊時光里。而今天的主人公周輝就是舊時光里的拾荒者,他獨愛收藏舊鋼琴,時間最久的鋼琴已經近150歲。
手指觸動琴鍵,優美的琴聲從黑白相間的琴鍵間迸發。周輝坐在這臺十九世紀的鋼琴面前,仿佛置身在歐洲的教堂中,身心舒展,靜心不浮。周輝介紹,自己有五臺歐洲的舊鋼琴,這些鋼琴因為音色不準、年久失修被別人荒廢。但是,他卻認為這些都是一件件藝術品。原來,2013年,周輝曾到外地學習鋼琴調音,本想著學門手藝,沒成想卻喜歡上了鋼琴,尤其是二手的舊鋼琴。
周輝說:“當時在蘇州的一個廢品站里,當時看到了這個老鋼琴,一看感覺非常好,就是價格非常低,我就給收回來了,我就發現鋼琴的木頭,各方面都非常有收藏價值。”
這是一臺摩德利鋼琴,1895年左右生產于英格蘭,雖然有幾根琴弦已經斷了,發不出聲,但經過周輝的修理,這件老藝術品依然神采煥發。
周輝說:“修好了以后彈出來的音色相當好,它已經100多年了,然后再把它音樂的生命給發揮出來,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從那時起,周輝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跑到二手琴行或者廢品收購站看看,拯救那些殘缺的二手鋼琴。而說到最喜歡的,還是前兩年,他通過在外留學的朋友轉手收藏到的一臺,歐洲貝爾牌的腳踏風琴。
周輝說:“當時這臺要價是五萬多塊錢,運費從那邊到我們中國,再過海關,稅花了一萬七千多塊錢。”
雖然價格貴,可周輝對這臺琴那真是愛不釋手。和現在的鋼琴不同,這臺腳踏風琴是靠雙足踏板,操縱的鼓動風發出聲音,不論是穩定性還是音色比起普通鋼琴都有更為優異。
周輝說:“它在歐洲的時候,大概有七八個國家皇宮里面都專門定制這種琴,包括公主、西班牙的國王他特喜愛這個貝爾牌風琴。它從整體做工,從工藝上面就是非常的有講究,鏤空雕花,包括上面這幾根柱子,都是歐洲的風格,代表這一種王氣,這個琴鍵是小葉紫檀,白鍵是象骨類的,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在周輝收藏的這些鋼琴中,也能看出工業發展的迅猛,您瞧,有的鋼琴上有擺放蠟燭的架子,還有的鋼琴上可以安裝電燈泡,每一處細節皆是藝術,周輝說自己現在收藏的這些二手鋼琴,大多是十九世紀中期到末期的,對文化藝術研究有一定的價值,他后期也會把鋼琴在更多的地方展示。
周輝說:“這些鋼琴還是很有價值的,也能陶冶情操,如果可以我準備捐獻其中一臺給博物館,用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