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宿遷市沭陽縣一小區出現感人一幕:3歲時與家人走散的童小毛,在時隔31年后,帶著妻兒從山東來到沭陽,與親人團聚。
在湯玲家中,34歲的童小毛與母親湯玲相擁而泣。時間回到1990年4月5日,對童小毛的親人來說,這是一個黑色的日子。回憶當時情況,現年59歲的湯玲悲苦萬分。
“那天他爸爸把孩子帶到面粉廠,他爸爸去打桌球了,等他爸爸回來已經十點多鐘,發現小孩不見,我們家全家就開始找了,一直沒找到。”湯玲說。
一時間,童家人如同天塌了一般,大家一致認為“孩子被拐走了”。隨后在當地公安部門報了案。由于受當時條件所限,沒有目擊者,也沒有監控,童小毛一下子“消失”在了眾人的生活里。隨后,童小毛的父親在報紙上刊登了尋子啟事,湯玲也一直沒有停止尋找自己的孩子。只要哪里有涉及被拐孩子的信息,他們就趕到哪里去確認,只要聽到哪里有孩子的哭聲,湯玲也趕過去看。湯玲先后曾經“認”過150多個孩子,均無結果。
“沒有一個像童小毛的。每天騎自行車出去找,騎累了,就在地頭休息一下,再回來,就是那個時候沒有辦法睡覺,就是屁股(騎自行車時間長)疼,回來都是趴著睡的。”湯玲說。
就在童小毛失蹤幾年后,十分疼愛他的爺爺也積憂成疾,不幸離世。事情轉機出現在2014年,山東省一位27歲的男青年通過“寶貝回家網”為自己找家,并登記了自己的DNA信息,而這個人就是童小毛。在童小毛的記憶中,自己不是當地人,奶奶也曾說過“抱養”之類的話。于是,他決定為自己找家。
“我發了帖子,也沒抱什么希望,小時候做過回家的夢。”童小毛說。
童小毛和養父母家溝通了解到,1990年上半年,他因為走失被人帶到了山東,奶奶把他領回了家一直撫養長大。而直到2020年11月份,湯玲的朋友張女士在一家網絡平臺上看到了童小毛尋親的圖片,覺得照片上的男孩與湯玲的大女兒極其相似,于是,她把這個消息轉給了湯玲。湯玲看到照片上的孩子時,激動萬分,立即求助當地警方。
“我就問有沒有希望是我們家的,警方說有很大希望,DNA出來是真的,確定就是童小毛。”湯玲說。
“終于等到你,還好沒放棄!”母子相聚,說話間,童小毛一直和母親手拉著手,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把無數的相思化成了幸福的淚水。
“畢竟30多年沒見,空白了30多年,以后有時間我會經常來看我媽媽,彌補30多年來的遺憾,然后兩邊我會照顧到,會經常回來看媽媽。”童小毛說。
隔斷30年的親情能夠再續上,真的讓人非常高興,希望所有走失的孩子都能平安回家,每個家庭都能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