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餃子是中國人過年的習俗,寓意著來年和和美美,順順利利。今年,很多人響應號召就地過年,對于家里只有留守老人的來說,家里的餃子誰來包?宿遷市泗陽縣眾興街道紅光社區的志愿者們這兩天忙壞了,他們動手包了兩千多個餃子,為留守留崗的家庭送去溫暖和祝福。
在泗陽縣眾興街道紅光社區的活動室里,十幾位志愿者們圍坐在一起,和面、拌料子、搟餃皮、包餃子,配合默契,現場很是熱鬧。芹菜肉、薺菜肉、白菜羊肉,餡料多樣,這些餃子都是送給留守留崗的家庭。中午11點多,社區志愿者端著一大盤餃子,送到88歲老人付廣蘭的家。
付廣蘭老人的三個孩子都在外地,今年響應號召就地過年,無法回來陪伴老倆口。前幾天,一家人還在電話里念叨著,說老倆口吃不到孩子們包的水餃了。這不,社區就把手工水餃送上門了。
付廣蘭說:“我說超市要有賣的,就買一點元寶(餃子),老倆口也吃不了多少,就打算這樣的。沒有想到李書記都送來了,哎呀,就像我們家小孩一樣,我太喜歡了?!?/P>
志愿者們還幫助老人把水餃全部放到冰箱冷凍。付廣蘭老人高興地像個孩子,連忙拿起手機和遠在上海做物流生意的兒子分享。
考慮到老倆口年紀大,貼春聯不方便,志愿者把老人家的春聯都貼好了。為了讓留守留崗兩頭暖,社區網格員通過前期走訪了解到,有不少在泗陽工作的外地人選擇在泗陽過年,這份情意滿滿的水餃也溫暖了這些異鄉人。
吳生明是福建寧德人,就職于康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告訴記者,企業有三百多名員工,外地員工全都響應號召就地過年。作為企業的領導,他帶頭留在泗陽,但是怎么也想不到會收到社區那么貼心又暖心的新年禮物。
福建留泗吳生明說:“很激動很激動,根本沒想到。九點多就打電話過來的,我感覺很突然,很感謝很感謝,初一吃一個餃子,吃餃子團圓嘛?!?/P>
吳生明說,盡管少了家的歸屬感,但在他鄉,也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和別樣的溫情。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志愿者們把2000多個餃子送到了20戶留守留崗人員的家里,這份特別的年貨也溫暖了就地過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