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和諧、解難事、化解矛盾有五老”,2020年,宿遷市宿城區洋北鎮下口村成立了一個“鄉村和事佬工作站”,工作站也成為村民“找個說法”的好去處。這個工作站到底是如何幫村民解決矛盾的呢,一起去看看。
1月12號一大早,宿城區洋北鎮下口村村民肖勝找到了“鄉村和事佬工作站”的負責人陸啟明,向他詢問自家拆遷補償問題。
“就是賠樹問題,房子的賠款沒有什么,就是樹有粗有細,白果樹、桃樹,花樹賠不賠錢。”宿城區洋北鎮下口村村民肖勝說。
原來村民肖先生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種樹,共有三畝地,種植的樹樹齡最大的在十年左右,最短的在兩年,由于馬上面臨拆遷,他希望在賠償款上能再增加一些。
陸啟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將村里賠款方案一一介紹給肖先生,并且告訴他全村都是按照統一標準,不存在特殊對待的情況,將事情了解清楚了,肖先生很滿意“都是按標準來的,也沒有關系戶這個說法,都是一樣的統一的,我還是比較滿意的,沒有特殊化,俺心里平衡。”
這邊的事情剛解決完,又有村民打電話來想要解決問題,這次,陸啟明和站里的工作人員決定來到村民家中進行調解。
村民羅前柱家面臨拆遷,拆遷辦對他們家宅子里的樹木進行統計,沒有對他們家宅子后面的樹木進行統計,他對拆遷辦的統計方式表示不滿。
“拆遷辦來數的時候是數宅子邊的樹,我們后面還有點零星地,也有樹木,樹木他們說不數,我們房子扒了我們都走了我們這些樹怎么管理,沒法管理。”宿城區洋北鎮下口村村民羅前柱說。
和事老工作站調解員對事情進行了解,表示對于村民羅前柱家的拆遷問題,會向拆遷辦反映,幫助他盡快解決。
“這兩位都是我們村里的,我們老書記,我們的司法顧問,我們相信他會把我們事情處理好的。也給他們點時間。”宿城區洋北鎮下口村村民羅前柱說。
像這樣的調解,“和事佬工作站”每天都會處理很多村民的煩心事。洋北鎮下口村的和事老工作站成立自2020年6月份,由本村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支部書記、老法律工作者、老教師等“五老”人員志愿組成,目前共有7名成員,全部為義務參與。陸啟明曾是洋北鎮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因此是工作站的主要負責人。
“化解矛盾,特別是現在有些拆遷,也是比較敏感的東西,我們做調解,宣傳法律政策,形成了非常好的效果。”和事老工作站負責人陸啟明說。
為了方便鄉親隨時來訪,自從干起調解工作后,和事佬們便24小時不閉大門、不關手機,只要鄉親們電話求助,不管什么天氣、什么時間,大家都會趕過去,操起他們那土腔土調的大白話,不緊不慢地勸導。從事調解工作以來,和事佬們在當地的聲望越來越高,不僅老百姓樂意找他們,就連政府部門遇到難事也會找到他們解決。
“主要目標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協助村支兩委化解基層社會矛盾,工作站成立以來,先后幫助化解矛盾多起,先后多次開展法律宣傳、旱廁拆除、人與環境治理等活動,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對推動我村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以及村風民風的好轉起到了積極作用。”宿城區洋北鎮下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斯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