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遷市宿豫區關廟鎮有位90后海歸小伙,放棄大城市優厚工作,返鄉創業,先后創辦養殖場與多肉基地,還招引外資到社區扶貧車間辦廠,在農村不僅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還帶領鄉親們共同奔向小康之路。他是誰?一起來認識一下。
在宿遷市宿豫區關廟鎮的宿遷航宇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幾位工人正將玉米,豆粕,麥麩等材料倒進機器進行攪拌破碎,制成的雞飼料直接通過管道送到每一個雞舍。今年50多歲的胡守處原來一直在泰州一家打工,現在是這家公司的飼料工人,家門口的工作再加上不錯的工資待遇讓他在這里一直干了下來。
工人胡守處說:“我以前在泰州那邊廠里打工。一個月4000多塊錢。現在回家了,在這邊干,離老婆孩子也近,也是4000多。現在家里面生活也提高了。”
成立這家公司的是一位90后小伙,他叫趙宇航,也是宿豫區關廟鎮人。2012年大學畢業后,他赴日留學。留學期間常常看看同學們生吃雞蛋,這讓他很驚奇。隨后了解到,日本的雞從養殖到產蛋都有一套科學的流程,無菌蛋的檢測標準更是特別苛刻,這對他觸動很大。受此啟發,趙宇航回國后,于2016年10月創辦了這家養殖場。
趙宇航說:“國家也倡導這一塊。因為雞蛋是我們老百姓每天必備的食品,所以就是為了長期的一個身體健康,我們做無抗(生素)蛋雞。”
養殖場采用全自動養殖設備,養殖場每天所產的雞蛋有無抗生素認證,有食品安全溯源系統,雞蛋線上通過京東商城銷往全國各地,線下供應商超、食堂等。公司提供22個就業崗位,其中5人為建檔立卡低收入戶。
趙宇航說:“我們這個公司,存欄是20萬只無抗蛋雞。每天是產出19萬枚無抗的雞蛋,年產值大概在3000萬左右。”
自己致富并非最大理想,趙宇航心中也牽掛著家鄉的父老鄉親。2018年5月,趙宇航成為一名社區干部,同年10月,他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從上海將一家日資服裝企業招引到社區扶貧車間辦廠,吸納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其中也有多人為建檔立卡低收入戶。
今年33歲的馮丹丹,曾經也是一名低收入戶。家里面有3個孩子要養活,還有老人要照顧,沒法外出工作,家里面的經濟收入也只能靠丈夫一個人,這也讓這一家入不敷出。現在家門口有了服裝廠,自己只要空閑就過來工作一個月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家里面的生活漸漸起了色,這也讓她很開心。
操作工人馮丹丹說:“我們就住在小區里很方便,所以就來做了,帶孩子也方便一點,反正像我們在這里主要就是帶孩子有點時間,抽點時間就來做一點就當是苦外塊了。”
2019年4月,趙宇航又在社區東側投資150萬元建設多肉植物基地。基地占地30畝,提供8個就業崗位,均為附近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對于未來,趙宇航也想帶領更多的村民富起來。
“下一步,我們計劃以村級經濟發展合作社牽頭,招募合作社成員,將比較成熟的無抗生素蛋雞養殖項目復制到集體經濟發展中,帶領更多群眾共同創業、增收,以此實現強村、興產、富民。”趙宇航說道。
返鄉創業帶領村民一起奔小康,這位90后小伙真是好樣的,希望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