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宜昌的一名老人冒雨交醫保被拒收現金的事情引發了社會熱議。11月24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針對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設備方面遇到的各種問題,有了明確的解決辦法,這也再度引發人們對智能化時代,老年人權益保障話題的關注。
湖北一位老人獨自冒雨交醫保,工作人員卻說不收現金,讓老人聯系親戚或者手機支付。而在湖北廣水,一名行動不便的94歲老人被親屬抬到銀行,抱起來進行人臉識別,這樣兩條新聞一經發布,引起了不少市民的熱議。
針對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遇到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在11月24日發布了相關通知。方案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在宿遷市區市民卡客戶服務中心可以看到,每個人工窗口不僅支持智能手機支付,同時提供現金支付,給不會使用智能設備的老年人提供便利。
宿遷市市民卡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陳鑫說:“我們市民卡所有的工位都支持一個手機繳費啊,微信支付寶。另外為了方便一些,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也支持現金繳費。如果有的老人說想用智能手機來進行充值的話,我們這邊的工作人員也會協助他完成這個操作。”
除了支付繳費的問題,由于疫情常態化防范的需要,進入公共場所經常要用到健康碼。《通知》方案提出,要完善“健康碼”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而且,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為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
在宿遷汽車客運站入口處可以看到,工作人員逐一檢查進站人員的健康碼,無法提供健康碼的旅客可以接受人工服務,進行身份信息核查登記,不僅保證了疫情防控工作扎實有效,也大大提高了旅客的通行效率。
宿遷汽車客運站值班站長賈先濤說:“針對旅客年齡較大的老年人,沒有手機,沒法出示蘇康碼的,我們專門設置了一個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登記,量體溫,這方便他們省車。”
對于日常就醫問題,方案提出,醫療機構要保證一定的現場號源和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愿者等,為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各級政務服務平臺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對于國務院發布的這項通知,市民評議員認為,這是對各單位的服務窗口提出更規范的要求。
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特邀評論員曹志誠說:“要把人工的這種傳統的服務手段和現代的科技服務手段相結合,這樣的就是說呢,能夠更好的發揮我們窗口的這個服務的綜合效應,也更能夠貼近人們的,特別是老年群體他的實際生活需求。”
如何讓科技發展和人文關懷同步前行,專業人士表示,這需要國家機關來調控,也需要每位市民轉變思想,保持“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心態,智能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
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特邀評論員曹志誠說:“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的科技研發能力不斷的增強,那么對于一切,我們習慣用傳統的生活方式這樣的一些老年群體,他們也會逐步得到一些幫助,這樣就使得我們這個進入老年化社會以后,所有的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到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晚年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