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民都是和土地打交道的,科技發明似乎和他們沒什么關系。但是在宿遷市泗洪縣卻有一位不一樣的農民陳強戰,他鐘愛倒騰電子器材,也愛鉆研科技發明,還因此獲得過發明專利。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陳強戰今年42歲,說起喜歡發明創造的事情,眼前這個智能磁感應暖腳器可是他的第一件得意作品。一次,在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時,他感覺到母親雙腳冰涼,多次嘗試后,他利用電磁爐原理,成功做出了智能磁感應暖腳器,還為自己的發明申請了專利。
陳強戰說:“平時家用電器這方面東西我都搞懂了,然后呢我自己也搞了一些專利,雖然到最后沒有多大成就 但是感覺也挺充實的。”
除了智能磁感應暖腳器,他還有電動車遙控鎖、太陽能電池板等發明獲得了專利。陳強戰說,小時候,家里買了一臺收音機。收音機里能播出各種各樣的聲音,讓他很好奇。后來知道這是一種無線電技術,讓他瞬間產生了濃厚興趣。便開始琢磨著買書來學習。
陳強戰說:“限于自己的文化水平 有些東西又搞不懂。怎么辦呢,我自己就平時買一些電子方面的書籍,自己回來閑的時候看一下。”
因為家里生活困難,陳強戰初中畢業后,不得不回家種地務農。出于愛好,農閑時,陳強戰就自學無線電修理技術,還免費幫助周邊群眾修理家用電器。
鄰居陳松樂說:“他會修電視,有時候呢家里空調壞了晚上天氣又熱。叫他來修都是隨叫隨到,后來把空調修好了,心里比較感激他,這個人比較不錯的。”
隨著幾個專利的申請成功,一些公司得知后,紛紛上門與他合作太陽能發電板、監控器設計開發,也漸漸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為了弄清電磁波的傳輸、發射原理,他照著書本去畫電路圖、仿制實物。失敗了就重新嘗試。知識不夠,努力來湊。他買來數學、物理等教材自學。學完后,他又購買大學高等數學、電磁學專業書籍繼續學習。靠著自學的技術,接了很多維修及設備監測的工作,家里的生活也因此慢慢得到改善。
陳強戰說:“我們家屬在外面打工每年大概2萬多塊錢這樣。我呢,平時給人家搞搞維修,裝裝監控,一年大概也在兩三萬吧。”
更讓陳強戰開心的是,村里幫助他解決了妻子的就業問題,如今女兒還考上大學,日子一天天的好了起來。這幾天,閑不住的陳強戰又開始鉆研起高頻軟開關電源充電技術。
陳強戰說:“我感覺呢現在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
有夢想就去闖。我們也祝愿陳強戰的發明能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