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要想剪得好,眼神利索、手腦協調性好很重要。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百歲人瑞張文蘭,已經102歲高齡,但使用起剪刀來,那叫一個溜,剪出來的各式剪紙作品更是出神入化,《百歲人瑞的“長壽秘訣”》, 就來認識張文蘭老人。
10月28日下午,在張文蘭老人的家中,老人正拿著剪刀,全神貫注的剪一幅“雙喜”圖。別看已經102歲高齡,但是老人剪紙時眼神堅定、雙手穩健。不一會兒,一個精美的“雙喜”就剪好了。
二兒子嚴俊華說:“像這種雙喜呀,貼在門上面的剪蝴蝶花什么的,在農村還有扎花圈的手藝。都有好幾里路人過來買花圈。”
老人的二兒子嚴俊華告訴記者,老人家年輕時就剪紙,扎花圈,樣樣在行,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手藝人。即便現在年紀大了,也時不時拿出剪刀來過過手癮。老人說,年老還能繼續曾經的愛好,那是因為現在的生活,太幸福啦。
張文蘭說:“我晚年生活幸福,我這大兒子。兒媳婦,孫子,孫媳婦,還有重孫子在上大學。”
張文蘭老人一共兩個兒子,四個女兒,如今大女兒已經70多歲了,張文蘭老人在一年前也成功晉升為曾祖母,有了自己的玄孫。雖然現在兒孫滿堂,吃喝不愁。但是在幾十年前的貧苦年代,老母親拉扯幾個孩子長大不容易。
二兒子嚴俊華說:“我們姊妹6個,那時候還有我的外婆,家里面洗洗涮涮,吃什么用的都是我母親操勞的,白天干農活還要去生產隊干活,早起料理家務。”
在子女的心目中,自己母親除了勤勞,不怕吃苦以外。還喜歡關注國家大小事情,到現在還能記得神舟五號飛船上天,民族英雄楊利偉,并且還向我們展示了她以前自己創作的一首打油詩。
102歲老人張文蘭說:“太陽一出東方紅,中國兒女真英明。五六飛船天上轉,世界各國看的清。回國在研科學技,爭取世界第一名。”
二兒子嚴俊華告訴我們,自己的母親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觀看新聞聯播,每天雷打不動,即使哪天因為有事錯過了觀看,第二天也會抽時間進行回看。
二兒子嚴俊華說:“八幾年我們生活條件改善了,家里面有電視機了,每天特別晚上七點,她就準時守在電視機旁,有的時候看過之后還講解給我們聽。”
從這些小事中都可以看出,張文蘭老人做人做事全都一絲不茍,在教育子女方面,老人更是以身作則,給兒女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張文蘭說:“我不做一點私事,為自己好的,沒有這種事,叫我干什么我干什么。”
二兒子嚴俊華說:“我們到別人家都是在桌面上放錢或者是放吃的,我們看都不看,轉臉就出來了。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到其他小孩,我們同齡人的時候,他偷東西拿東西。我們都進行勸阻。”
老人自律的習慣也體現在飲食上。因為過去老人家中窮,每天飯桌上較為常見的食物就是紅薯,到現在老人最喜歡吃的還是紅薯。
嚴俊華說,老人家之所以能夠長壽,飲食清淡、作息規律、心態平和、積極樂觀都是秘訣,也是晚輩學習的榜樣。
還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老壽星,我們也祝愿老人健健康康,晚年幸福,也希望一家人把淳樸的家風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