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勝過珍寶;能夠老少團聚,才叫天倫之樂。今天我們帶您認識家住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侍嶺社區的104歲老人王克英,一輩子辛苦勞作,自己不識字卻將家中7個孩子全部送上學,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中午的時候,二兒子吳繼勝攙扶著母親王克英走出房門,雖然王克英老人已經104歲高齡,但老人衣著整潔,精神矍鑠,自己手持拐杖也能自如行走,母子倆在秋日午后的陽光下,聊起了家常,王克英老人臉上是滿滿的幸福感。
王克英說:“我兩個兒子5個閨女。閨女兒子都很好。”
在王克英老人家中,老人的床鋪整整齊齊,家中也十分整潔,這一切到現在仍然都是老人自己收拾,自己打理。老人的二兒子吳繼勝告訴記者,母親在十里八鄉是出了名的勤快人,雖然家里兄弟姐妹眾多,但是母親靠自己的雙手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天。
由于沒有上過學,不識字,王克英老人沒有工作,早些年家里生活開支除了靠丈夫吳鶴齡做教師的收入,王克英老人白天在田地里種地收糧食,晚上在家里做家務為兒女縫補補,洗洗澇澇,即使生活十分艱苦,仍然堅持將7個子女都送去讀書。
二兒子吳繼勝說:“我母親不識字,沒上過學,但是在培養我們方面她是很支持我父親的意見的,要求我們每個小孩都要上學,她說我們再艱苦再累,也要把他們培養成人。”
受到母親影響,子女們也都養成勤勞不怕吃苦的精神,現如今7個子女都已經長大成人,在外開枝散葉,王克英老人的曾孫子如今也11歲了,四世同堂,享受天倫之樂,子女們有很多都陸續搬到城里居住,他們也嘗試將母親接過去一起居住,可是王克英老人卻一直住不習慣。
二兒子吳繼勝說:“沒有在老家住舒服,小院子,自己能夠種點菜,跟鄰居能夠拉拉呱在村里面,一直蹲在樓上面,感覺到很受拘束,不如在這邊,跟鄰里之間有感情,跟土地也有感情。”
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子女們想了一個辦法,在家中安裝攝像頭,可以通過手機聯網,這樣既能夠讓老人居住在沒有拘束,又能隨時看到老人的生活動態。
二兒子吳繼勝說:“年齡畢竟大了,走路會跌倒,設置攝像頭發現問題我們會立即趕過來看看。”
雖然子女不能夠時常陪伴在老人身邊,但是子女們的心卻常常為老人所牽掛,不論身在何處,都會想著自己的老母親。
二兒子吳繼勝說:“作為子女來說,小時候,父母親吃苦培養我們,我們就要有報恩的心,所以我們雖然在平常工作,不在此地,我們每周末,節假日都要回來看望看望。”
說到母親的長壽秘訣,吳繼勝說,可能因為兒女們孝順再加上她的性格有關,雖然辛苦了一輩子,但是她一直保持著有條不紊的心態,從來沒有發過火。
二兒子吳繼勝說:“我們7個姊妹當中沒有跟老母親紅過臉的,大言語過的,主要能過這么大年齡也是有這方面的原因的,心態好,兒女都很孝順。”
心態平和、兒女孝順,這也許就是王克英老人長壽的最大秘訣。我們也祝福老人在孝順子女的照顧下,晚年過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