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藥學中,煎煮每一味藥都有所講究,只有通過一定時間的煎煮才能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的效果,今天就一起來了解煎藥這門學問。
中藥對于身體的調理和疾病的治療十分有效,并且對身體的傷害也很小,如何讓藥材發揮到最好,今天上午,記者就來到市中醫院向中藥師進行了解。
宿遷市中醫院中藥師陳東說:“煎煮前浸泡,一般加冷水漫過藥面,浸透后再煎煮有效成分利于煎出,一般浸泡三十分鐘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藥材自身的輕重,季節,溫度等差異分別對待。”
中藥師陳東告訴記者,不同種類的藥材浸泡的時間也不同,例如花草類需要浸泡二十分鐘左右,根莖、種子、礦石、果實、甲殼類等需要浸泡三十至六十分鐘左右。市民在家中進行煎煮藥材,需要對煎煮的器皿和火候進行掌握。
宿遷市中醫院中藥師陳東說:“家庭一般使用是砂鍋、玻璃鍋、瓷罐,不建議使用鐵器、銅器和鋁制的煎藥設備,還有在煎煮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先用武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火煮沸以后,用文火也就是小火煎煮20到40分鐘,具體根據我們藥的特殊性質。”
除了掌握煎煮的方式方法以后,藥材的煎煮順序也一定不能錯。
宿遷市中醫院中藥師陳東說:“中藥中有很多特殊煎煮的方法,如先煎后下,阿膠類需要鹽化,患者在門診取藥時,需要記清楚各類飲片的煮法,當然我們都會有各類的標識,會讓大家知道煎煮的方法。”
有許多的患者在購買中藥以后沒有時間在家中進行煎煮,醫院也提供了代煎,采用現代自動化煎煮的方法,在機器中經過煎煮出的藥液會被密封在袋中供給患者服用,十分方便。
宿遷市中醫院中藥師陳東說:“自動包裝,安全衛生,方便患者使用和攜帶,有很多患者會問,中藥涼了以后會不會影響療效,我們經過科學研究以后不會產生影響,我們一般會交代患者,涼了以后可以用水或者溫水把中藥溫熱一下服用即可。”
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了解中藥的煎煮可以在家中多使用合適的器皿,并且再一煮、二煮等都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醫生也提醒,煎煮糊掉的藥品不適合繼續使用。
宿遷市中醫院中藥師陳東說:“有些人不小心將藥物煎煮糊了,又加水再煎,這個方法是不妥的,甚至會發生危險,因為焦糊的藥物可能會發生質的改變。”
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當然也不能忘記傳統工藝手法,中醫藥學博大精深,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多多學習,多多了解,將這一國粹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