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軍隊投入重火力物資,很多戰斗打的十分激烈,無數志愿軍戰士迎著炮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最終的勝利。今天的《跨過鴨綠江》,就帶您認識一位老兵牛文亮,身為炮兵排長的他在朝鮮戰場3年,經歷過上甘嶺、板門店等諸多著名戰役,一起聽他回憶那段崢嶸歲月。
“我叫牛文亮,1950年3月16日抗美援朝,我去朝鮮打了三年仗,我是華東炮兵戰士。”在宿豫區新莊鎮,我們見到了抗戰老兵牛文亮。牛文亮老人今年94歲,身板硬朗,只是聽力大不如前。75年前,年僅18歲的牛文亮參軍入伍,成為一名戰士,他隨部隊轉戰9年多,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1950年3月,身為炮兵排長的牛文亮和戰友們從浙江嘉興上火車,奔赴朝鮮戰場。
因為美國的飛機經常轟炸,怕被敵人發現,部隊便隱蔽渡江。白天,火車躲在山洞里。晚上,轟炸機沒那么多了,部隊趁著天黑趕路。到達朝鮮境內,部隊也幾乎全是夜間行軍。
當時的戰斗條件非常艱苦,常常是剛剛打完一仗,又接到命令要求立即出發轉移,有時夜里行軍,走上四五十里路,腿都累到抬不起來。牛文亮說,當時戰場非常激烈,炮彈像雨點一樣,資源也比較緊缺,沒有水洗臉,但是戰士們斗志昂揚。牛文亮還記得板門店附近發生的戰斗。“板門店那一仗打的,美國有四萬人,我們有十幾萬人。彭德懷指揮打的,我是炮兵排排長,一個人四門榴彈炮,打得非常苦,把美國人全部打成肉糊子。狠呀,不狠是不行的。”牛文亮說道。
在上甘嶺戰役中,戰斗激烈程度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時的最高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一、二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當時和牛文亮一起上戰場的有兩個宿遷戰友,全都犧牲了,只有他活了下來,戰爭結束牛文亮回國之前,他也和長眠在朝鮮的戰友訣別。“埋在那,我到那抓抓土撒撒,給敬個禮,你們在這安歇吧,我回去了,我們一塊來的,你們死了我沒死。”牛文亮說道。
比起犧牲的那些戰友,牛文亮是幸運的。1953年底,因身體不好,牛文亮在后方醫院治療休養。康復后,在1954年復員回鄉。如今牛文亮身體依舊很健康,在家種莊稼,曬糧食,對于現在的生活,他很滿意。
編后: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回來的,我們更應該勿忘歷史,珍惜當下,向老英雄們致敬!
總共: 1頁
作者:唐千千 宿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