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戲,通常稱作“拉魂腔”,其豐富的花腔和獨有的拖腔翻高,有著極強的感染力,隨著國慶小長假的到來,外地游客紛至沓來,乾隆行宮的戲臺上每天都迎來不少聽柳琴戲的人,大家沉醉在這迷人的唱腔中。
上午下午各一場,乾隆行宮如約上演的柳琴戲,讓前來游玩的人大呼過癮。男角唱腔嘹亮粗獷,女角的唱腔悠揚細膩,展演曲目之一《小姑賢》劇情跌宕起伏,警示意義也強,不少人停下腳步聽上幾段。
臺上演的好,臺下觀眾聽得入迷,市民戴雪虎說,小時候每每聽說哪里有說書唱戲的,村莊里一招呼三五玩伴,一聽就是一下午,十分過癮。參加工作后,戴雪虎一直在外地工作,這次利用假期特意帶著老人孩子,第一站就來到了乾隆行宮去聽聽這兒時記憶中的柳琴戲。
市民戴雪虎說:“地方的演出很有特點,這種地方美都應該讓它變得更美,作為我們地方的戲種,我們希望能夠走出去,走出宿遷,走出江蘇讓更多的人了解它,來品味它”。
傳統曲目《小姑賢》、《姊妹易嫁》、《書館會》、《馬前潑水》等10多個展演曲目,不僅增加了景點的項目,也豐富了假日文化生活,市柳琴劇團的當家人王理德告訴記者,就在幾年前柳琴戲傳承發展還曾經讓他一籌莫展。
宿遷市柳琴劇團團長王理德說:“我們的困難是很多戲曲演員年齡比較偏大。這就導致我們這個向前推進比較困難。現在我們已經和好多學校進行聯系。準備舉辦柳琴戲的傳承班、興趣班,從而喚起青少年對我們柳琴戲的興趣和喜愛。”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柳琴戲,分布魯、蘇、豫、皖四地的交接地區,既帶有南方戲曲古樸舒雅的特點,又帶有北方戲曲激越熱烈的特點。為了讓其傳承光大,劇團會多多巡演、走進鄉村去展演、激發大家精品創作的熱情。
宿遷市柳琴劇團團長王理德說:“我們打造了《古城拉魂》獲得了江蘇藝術基金支持和文化大獎,我們又排了《清清駱馬湖》,現在正在排練一個反映我們宿遷酒文化的《古鎮酒坊》,這個戲要經常出去演,讓廣大群眾認識什么叫柳琴戲,從而喜歡它,愛護它,從而激發他們傳承的意識。”
總共: 1頁
作者:房遠志 白巖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