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交通事故被撞骨折,對方酒后駕駛承擔主要責任,可這賠償款遲遲拿不到。宿豫區市民董某某只能求助法院執行局,經過多次明理釋法,最終促使對方履行判決,讓事故受害人及親屬徹底放下心來。
事情還要從2018年3月25號說起,當天晚上10點左右,酒后的于某某駕駛電動三輪車行駛到誠呂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附近時,與騎電動車的董某某相撞,導致董某某當場昏迷。經交警部門認定,于某某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2019年9月,宿豫區法院判決于某某賠償董某某醫藥費、誤工費、殘疾賠償金等共計102000元。
“他不配合不給,上他家要就挨一直罵你,跟你吵,不給錢,裝賴,就說我不給。”受害人董某某說道。
判決書雖然是下來了,可是于某某始終不履行支付賠償款。由于受傷后,董某某身體大不如從前,不能干重活。2019年11月,董某某向宿豫區法院執行局申請強制執行,可執行法官的工作剛開展就碰到了困難。
“2017年的時候,被執行人于某某通過買賣和贈與的方式,把財產轉讓給了他的兩個女兒,也就是說,實際上這個案件在進入到執行程序的過程當中,被執行人于某某名下實際上是沒有任何財產可供執行的。”宿豫區法院執行局執行員蘇丹說道。
于是,執行局工作人員聯系于某某的兩個女兒,希望她們幫父親承擔賠償責任,經過多次的溝通,終于有了希望。
“可以說是苦口婆心,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釋之以法向她解釋,在多次的溝通過之后,于某某的兩個女兒也是最終被說服,愿意為父親承擔起本案的債務?!彼拊^法院執行局執行員蘇丹說道。
被執行人于某某和兩個女兒最終于2020年6月份將賠償款交到法院。8月27號,由法院按照程序支付給董某某。
執行局工作人員提醒,被執行人一定要及時自動履行賠償,拒不履行的法院將采取強制執行。如果情節嚴重構成刑事犯罪,還要依法追究拒執罪。
“對于被執行人采取的強制措施,基礎性的就是有銀行賬戶的凍結,微信、支付寶的凍結,包括對被執行人本人列入黑名單、列入失信,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被執行人身份信息曝光?!彼拊^法院執行局執行員蘇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