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村的小康”,在以往的農村,疾病的無情和看病的艱難,讓很多家庭因此窮困。如何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成為百姓安居樂業的首要目標。但是現在,老百姓不僅看病能報銷,還能在家門口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專家坐診,看病既安心又放心!
在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王莊村的衛生室里,醫生陸裕杰正在為52歲的村民沈團結檢查傷口。因為駕駛摩托車和一輛迎面駛來的小貨車發生碰撞,導致老沈的頭部受傷直流血。
發現受傷后,老沈的妻子趕緊帶他到村里的衛生室檢查一下,陸裕杰發現老沈頭上有一個三角形的撕裂狀傷口,立即拿出一次性清創縫合包開始清創縫合。
本以為縫針是個復雜又痛苦的過程,可不到兩分鐘,老沈的傷口就處理好了。而如果在過去,鄉村衛生室根本不能給老沈這樣的病患看病,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王莊村衛生室主任陸裕杰說:“因為你沒有條件縫合,各種設施跟不上,現在好了,衛生室配備一次性縫合器,在上級的培訓下,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這項技術。”
2012年標準化衛生室改造前,那時的衛生室都是私人的,看病貴、藥品不足、醫生的醫術也較為勉強,2012年開始,宿遷市政府先后下發了《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實施意見》、《關于加快鄉鎮醫院發展的意見》等,要求建立標準化衛生室,大力加強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當時陸裕杰的心里十分忐忑,醫改過后,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收入如何,這都是個未知數。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王莊村衛生室主任陸裕杰說:“是留還是不留,后來一個考慮到病人真的需要,自己也喜歡這個職業,所以留下來了。”
事實證明陸裕杰的決定是正確的。2012年之后,村衛生室開始了大變樣,220平米的衛生室內,診斷室、輸液室、藥品儲藏室一應俱全,空調、電視,明亮通透的就像個溫馨的家。不僅如此,陸裕杰還通過培訓考取了全科醫師證等從醫資質,可以開具的藥品種類更多,這也意味著百姓的信任多了一分。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王莊村衛生室主任陸裕杰說:“就比如說有一些藥物是你這個醫生不能開的,不能用的。現在只要是能治好病的藥基本上都納入了國家基本藥物,我們這邊主要有四百多種藥。”
2012年底,宿遷市在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并實施零差率銷售政策,新農合結報體系延伸到村,實現及時結報。2016年,在原有政策基礎上,蔡集鎮醫院在新農醫保基礎上,還為一些貧困戶實行惠民卡救助,今年70歲的蔣得金患腦梗七八年,三年前一張惠民卡讓他解決了一切后顧之憂。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居民蔣得金說:“每年最少都得來一次,多都兩三次,因為來這邊不要錢嘛,都政府報銷。”
不僅如此,蔡集鎮醫院還對5000多戶,像蔣得金這樣的建檔立卡戶,實行先診療后付費的模式。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醫院醫務科副主任朱偉說:“就是患者入院的時候。可以先不收費。然后就是住院出院的時候,結算的時候,再收取相應的自付部分的費用。對于這個建檔立卡戶,又持有惠民卡的,我們實行醫療費用全免。”
2018年,蔡集鎮醫院與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簽訂連體協議,定期派專家到蔡集鎮醫院坐診,查房。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專家帶來的優質服務。截止2019年10月,宿遷市共創成省示范村衛生室297個,占全市村衛生室總數的20.6%,這也讓宿遷的農村醫療在老百姓的心中成了一塊金字招牌,閃閃發光。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衛生計生中心主任王勇說:“現在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同樣我們基層的醫療條件以及服務水平也要相應的提高,使老百姓小病不出村,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做到有病看得起,看得了,看得好。”
看病難、治療貴已然成為農村醫療體系中的過去式,我們也希望在小康的道路上,有更多的農村醫療優惠政策,讓百姓看病更方便、更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