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北M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糧食安全還是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無論什么時候勤儉節約這個傳家寶不能丟。從《宿遷文明20條》,再到《人情新風宿9條》,這些文明公約、文明倡導多提醒大家要杜絕餐飲浪費。
在泗陽城區一家餐飲店,不管是大堂、雅座還是包間,到處都張貼“節儉養德”的宣傳標語和告示牌。在冷菜區,工作人員正在對冷菜拼盤進行擺盤,三、四個菜品根據色彩和營養搭配,形成花色拼盤,引導消費者,不講排場,合理點菜。
餐飲店店長朱賢說:“我們所有的點菜師會合理的提醒客人的點菜量,比如說根據客人的人數來按照合理的配比去點菜。為了提倡這個光盤行動啊,也做出了一整套的活動?!?/P>
為了提倡打包,這家餐飲店還推出積分制度,打包一個剩余菜品獲得一個積分,等到積分達到一定數量,可以折扣現金進行消費。
餐飲店店長朱賢說:“然后你累積到30個積分的時候呢,次日到我們這里用餐,你可以兌換一個價值58元的菜品。”
養成剩菜打包的習慣,不讓盛宴變“剩”宴,造成舌尖上的浪費。餐飲店推出的拼盤銷售、積分兌換、贈送菜品等活動,凈化了社會風氣?!耙恢嘁伙?,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傳統。
在宿遷泗陽一家社區,志愿者正在發放《給廣大居民的一封信》,提倡大家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61歲的市民莊素梅感慨說,他們小時候物資匱乏,解決溫飽都是問題,從小就養成了節約不浪費的習慣。如今,她也是教育自己的子孫后代,這個“傳家寶”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能丟。
在我國的歷史上,由于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農耕飽歷艱辛。憂苦憂難的詩人們紛紛提筆,表達了他們深切的憫農情懷。
要讓節約糧食成為人人自覺的行動,就要培養節約習慣,大家都要從自身做起,在家吃飯要合理定量,堅持“光盤”。
泗陽縣眾興街道紅光社區黨委書記李飛說:“借助志愿者進家入戶、走街串巷,勤儉節約精神進行廣泛宣傳,努力構建好勤儉節約的濃厚氛圍,做好勤儉節約的踐行者、傳承者?!?/P>
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讓每一粒糧食都發揮作用,不被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