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宿遷市宿城區陳集鎮的朱大爺,去銀行取錢時發現卡里將近一萬塊錢不翼而飛。銀行卡一直在自己身上,密碼也沒有泄露過。這錢怎么就沒了呢?
錢突然沒有,朱大爺很納悶。朱大爺說,平時11歲的孫子樂樂都是跟著父母一起住,最近因為放暑假父母外出務工,暫時由自己看管。因為一些暑假作業需要利用手機完成,所以平時自己的手機都放在樂樂手中。難道這事和樂樂有關。朱大爺趕緊到銀行查流水。
樂樂的爺爺朱其林說:“我到銀行里面查,全都是刷快手抖音,還玩一些游戲,全部刷出去了。后來我就來家問到小孩,原來玩這個東西,刷沒有了。”
看樣子確實被樂樂玩游戲、刷抖音給花掉了。但讓朱大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雖然手機在孫子手中,可自己設置了密碼,而且也從來沒有將密碼告訴給孫子。這是怎么回事呢?
樂樂的爺爺朱其林說:“我在超市里面買東西,他就在邊上望著,后來可能偷偷把那個密碼記下去了。”
知道爺爺密碼后,樂樂被光怪陸離、五花八門的游戲世界所吸引,這才刷掉了卡里的錢。樂樂的父親得知消息后對孩子進行了一番批評教育后,為了挽回損失立刻向游戲公司和兩個直播平臺進行申請退款。
樂樂的父親朱先生說:“抖音在上午提交的資料,他們在11:00多了,進行了一個反饋,已經把錢退給我們了。和平精英那邊,我們把資料提交了,好了以后審核也通過了,現在正在等待,發放退款錢。現在快手就是我們把資料提交了,然后一直是駁回狀態。”
因為快手平臺的錢一直沒退,樂樂的父親又做了材料補充。提供了600字的情況說明、2分鐘的小孩自述視頻等材料,還到當地居委會開具了小孩私自玩手機的相關證明。但是都被駁回。而且客服還反問了朱先生奇怪的問題。
“我們居委會章都給你蓋好了,你說只要能證明,我們這個已經很有證據的證明了。 ”
客服:“先生,您說居委會的人是親自看到孩子在進行打賞嗎?”
樂樂的父親朱先生說:“這就讓我們很無奈了,我們如果親眼看到小孩子刷禮物,也不會讓小孩刷這個禮物了。”
無奈,朱先生只好向媒體求助。隨后,記者也撥打了快手平臺客服電話。
記者:“你這邊還需要什么資料才能通過這個認證?你覺得還缺少哪些資料?”
客服:“請稍等我們這邊幫您查詢一下。”
在隨后的答復中,客服表示已經進行相關記錄了,并向朱先生打來電話,對其材料補充給出了意見。截止記者發稿前,審核材料還在等待回復中。
樂樂的父親朱先生說:“原先我提交的話,最快的時候一分鐘就退回來了,現在提交過后,到現在還沒有回復,還在等待中。”
隨后,記者咨詢律師也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曾出臺《關于依法妥善處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當中明確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在網絡游戲過程中進行充值、打賞的,未經監護人同意或追認的,一律無效,充值的款項應當返還。這個意見現在也適用。所以,對于朱先生家的情況,如果平臺一直拒絕退款,朱先生可以向網絡游戲公司當地的消費者協會以及當地文化主管部門進行投訴,也可以通過法院訴訟解決。
律師王向陽(大意):“小朋友系限制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消費是要取得監護人的同意或者追認的。未成年人打賞的金額與他的智力、年齡明顯不相適應,而且其父親也表示不同意,也沒有進行追認,所以說其打賞的行為是無效的,可以向網絡游戲公司主張返還。”
又是玩手機惹得禍,我們還是再次提醒家長,一定要對手機密碼進行嚴格設置,對未成年人玩游戲進行監管。同時也希望網絡游戲公司可以開發新的功能,比如人臉識別等,杜絕未成年人充值行為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