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遷市宿豫區一小區,一名12歲孩子短短1個月,玩游戲花光家里的4萬多元積蓄,這筆錢是準備歸還給母親治病借下的外債,和辦后事的喪葬費,導致一家人不得不借錢安葬母親。
小胡今年6年級,剛滿12周歲,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身患疾病臥床在家,平時只有爺爺生活起居。受疫情影響,學校從3月份開始組織上網課,爺爺怕耽誤孩子學習,就把手機交給了孩子。
爺爺胡兆立說,孫子雖然性格比較內向,但學習成績一直不錯,每年都能得到獎狀。小孫子的母親患有神經性疾病,常年臥床,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胡兆立起早貪黑出去打零工,年前他把工資都存在一張銀行卡上,準備萬一哪天兒媳婦不行了,留著辦喪事。
可誰也想不到,今年4月份,兒媳婦病重離世,胡兆立當晚拿著銀行卡到取款機上取錢,可這一查嚇了一跳。
4萬多塊錢只剩下8毛多,難道遭到了詐騙或者盜用?在銀行工作人員協助下,胡兆立報了警,通過對銀行卡流水發現,從3月份開始到4月份,卡里幾乎每天都有幾十筆的轉賬,收款方均為廣東省的三家游戲公司。隔三差五,卡里還會有幾十元、上百元的轉賬用于購買抖音幣。胡兆立才開始懷疑,會不會是孫子小胡用的。
在爺爺胡兆立再三追問下,小胡承認,在上網課的空余時間,他在手機游戲平臺下載了一款名為“創造與魔法”的生存類游戲,如何充值的話,能讓游戲人物能力增強。小胡發現爺爺手機綁定了銀行卡,并且是一鍵支付,就試著開始充值,從首沖6元到最高648元大禮包。
從銀行流水賬單來看,小胡玩這款游戲消費最多的一天,竟購買了20多次648元禮包,將近2萬元。直到4月中旬,卡里僅剩下8毛7分錢。而眼下,小胡的母親急需一筆安葬費用,家人只能先向親戚朋友借錢,把孩子母親安葬。
從4月份開始,小胡一家通過游戲公司客服電話不斷聯系對方,希望可以退回錢款,可遲遲沒有回應。
4萬多對于小胡這樣的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孩子母親又突然病重離世,家里急需用錢,一家人無奈求助媒體。那么這筆錢究竟能否追回,需要哪些程序呢?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爺爺胡兆立情緒比較激動,不僅4萬多元積蓄不見了,以前欠下的外債沒法還,連給兒媳婦簡辦喪事的錢都是借的。
爺爺胡兆立說:“這件事把我折磨得(不行),我兒媳婦去世了,我心里難受,我這幾萬塊錢又沒了,我本身就負債累累,沒有這錢我更是雪上加霜。”
通過銀行流水與轉賬記錄,小胡的堂哥胡亮鎖定了三家位于廣東的網絡公司,在網上找到這三家公司的客戶電話。
爺爺胡兆立說:“俺侄子打的公司電話,先打還能打通,然后再打就直接不通電話了,就給掛了。我到處找人求人想辦法有什么辦法,哪怕能找回一點,我心里也可以減輕一點負擔。”
記者也分別撥打了三家游戲公司客服電話,均提示無法撥出。
在這三家公司的官網上面,記者發現有不少網友有著同樣的經歷,咨詢如何聯系上公司。無奈,記者只好咨詢到專業的律師。
鐘山明鏡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王向陽說:“胡姓小朋友系限制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消費是要取得監護人的同意或者追認的。未成年人打賞的金額與他的智力、年齡明顯不相適應,而且其父親也表示不同意,也沒有進行追認,所以說其打賞的行為是無效的,可以向網絡游戲公司主張返還。”
此外,記者也了解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依法妥善處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當中明確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在網絡游戲過程中進行充值、打賞的,未經監護人同意或追認的,一律無效,充值的款項應當返還。針對現在小胡一家聯系不上游戲公司情況,律師也給出了建議。
鐘山明鏡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王向陽說:“胡姓小朋友的父親可以向網絡游戲公司當地的消費者協會以及當地文化主管部門進行投訴,也可以通過法院訴訟解決。”
目前,小胡一家已經同廣東省消費者協會取得聯系,我們也會持續跟進,了解事件進展情況。
又是玩手機惹得禍,一方面我們還是呼吁家長對手機進行設置,對未成年人玩游戲進行監管;另一方面,我們也呼吁網絡游戲公司可以開發新的功能,比如人臉識別等,杜絕未成年人充值行為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