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戶董擁軍是浙江杭州人,因為老母親是宿遷人,2018年他來到宿豫區丁嘴鎮苗沖村,承包了60畝田地發展茭白種植行業,希望能夠帶動當地的發展。苗沖村有田有水有路,十分適合茭白的生長及運輸,這也讓董擁軍對這里的發展有了更大的信心。在今年的6月2號,他發現田里的水量不夠,于是像往常一樣聯系村部進行放水,沒想到這次竟遲遲沒有等來放水。“他說今天不能打,那里要修一下,明天打。那么我說可以的,我停一天不要緊的,第二天,我又去找他,不能打水他說,村里的種糧大戶說不能給你們打,為了防止(水)弄到麥田去。所以一直拖過來拖到現在,拖了四五天時間。”種植大戶董擁軍說道。
據董擁軍介紹,當初他決定在這里投資的時候,村里給過他承諾,如果地里需要放水,一定會及時放水,之前也都做到了,那么這次為什么會耽誤這么久呢?帶著這樣的疑惑,記者聯系了苗沖村相關負責人,他們卻表示自己也是有苦說不出。“人家正在收麥,水會(淹)麥地的是這回事,老百姓不給打水,我手里面還有老百姓發的帖子,在他前一天人家老百姓發帖子村里面為什么打水,我們老百姓正在收麥,你說工作怎么這么難做,也不好做。”丁嘴鎮苗沖村黨支部書記朱成林說道。
對于董先生遇到的問題,村部表示十分抱歉,并承諾之后會做好相關工作。面對村部的態度,董先生也表示諒解,選擇不再追究此事,最終雙方握手言和。“就是承諾下次,我發展下去以后,這個水及時給我供應上就好了,對不對。行啊,你知道董老板你看每次打水你們找我們每次都打給你的對不對。你下次用水提前跟我協調,我再跟鎮里面協調。好的,那么這次就算了,事情已經過掉了,好吧,我們下次希望你們幫我。”種植大戶董擁軍說道。
編后:麥收、水產種植兩者都不能耽誤,如何才能平衡好兩者的關系,提前做好規劃,保證好雙方的利益,我們希望,村里能盡早考慮,協調出最新辦法,盡可能減少董先生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