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的渾身都是寶,那你知道蠶繭除了制絲,還有其它用途嗎?宿遷市宿豫區仰化鎮的唐勇,就利用蠶繭做出工藝品。
6月3日下午,記者來到宿遷市宿豫區仰化鎮澗河社區時,43歲的唐勇正在用蠶繭制作工藝品,只見他剪下一半蠶繭,不一會就畫出了熊貓的眼睛,看起來栩栩如生,桌子上的貓頭鷹、小熊都是剛剛制作完成的。唐勇為何用蠶繭做工藝品,還要從今年5月初說起。
唐勇說:“到蘇州吳江進行考察,蘇州那個養蠶基地,那邊不僅有蠶絲的紡織品,還有工藝品,看到工藝品感覺很新鮮,也很好看,我想我回去也可以做。”
普通的蠶繭經過加工,便能創造出幾十倍的價值,想到自己所在的社區,有很多村民養蠶為生,唐勇用手機拍了很多蠶繭的工藝品照片。回到宿遷,唐勇買來了染料和畫筆,還向蘇州的工藝師請教,學習制作蠶繭工藝品。
唐勇說:“剛開始做的就是這個熊貓,開始做的時候手比較生疏,都是按照我在外地學習時拍的照片做的,做的時候也做壞了幾個蠶繭,圖案畫錯了有時候還剪錯了,40分鐘才做出來,現在熟練了,10分鐘就能做出來了。”
在失敗多次以后,唐勇初步掌握了制作方法,先高溫烘干,只有處理過的蠶繭,才可以做工藝品。還需要選擇個頭較大的蠶繭,所以選材很苛刻。
唐勇說:“選材必須要選擇雙宮繭,雙宮繭就是兩個蠶在里面吐絲,這種蠶繭韌性好,形狀也好,能做出每一個動物每一個形狀,照蠶繭這個形狀做出來的物件會更方便一點。”
經過近一個月的學習摸索,唐勇熟練掌握了蠶繭工藝品的制作,而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值得驕傲的要數葫蘆娃的作品。
唐勇說:“七個葫蘆娃和一個老爺爺我做的時間最長,做了9個小時,葫蘆娃身上畫的顏色太多,第二點他頭上的小葫蘆各種造型,模型畫得圖案也多,能涂的顏料的圖案也多。”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宿豫區仰化鎮澗河社區有70人從事蠶桑養殖,有蠶桑地近200畝。現在,唐勇做的蠶繭工藝品,成了當地的網紅產品,他還開發出半成品進行售賣。
唐勇說:“弄一個半成品,包裝盒里面放一個蠶繭,再放一點顏料,把蠶繭上面做一點圖案,小朋友照這個圖案,就能把顏料涂上去了,做一個成品出來,這樣銷售出去比我們做的成品更方便、銷售更好。”
現在,社區已經有20多人跟唐勇學習制作蠶繭工藝品,唐勇覺得現在做的工藝品還略顯粗糙,他們會一起努力把產品做精做細,讓小小的蠶繭給村民們帶來財富。
唐勇說:“我們那個蠶桑基地馬上蓋好,會把我們社區的返鄉大學生到那里統一學習一下,把蠶繭工藝品質量做得更好一點,更漂亮一點,我們通過電商平臺,到網上去銷售。”
一顆顆潔白的蠶繭,變成造型萌萌的工藝品,增加了蠶繭的用途,我們希望這個村的蠶繭工藝品能賣向全國,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