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天以后,傘的使用頻率高了起來。如果您打開傘時,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你會選擇扔掉重新買一把,還是找找身邊的修傘匠?在泗陽就有一位修傘匠郭雨業,走街串巷修傘12年, 來聽聽他的修傘故事。
下午三點,在泗陽一小區門口,郭雨業的“臨時修傘鋪子”正在營業。這樣的“臨時修傘鋪子”,郭雨業已經守了12年,泗陽大大小小的住宅小區都留下他的身影。
“我修傘不能在一個小區,各個小區要跑,(如果)跑不到的小區,家里有壞傘就會扔了,看到有修傘的就不會扔了。”修傘匠郭雨業說道。
郭雨業今年65歲,曾經做過十多年的裝卸工,在上海的一家傘廠工作了十來年。憑借在傘廠的工作經驗,郭雨業經過一番鉆研,學會了修傘的手藝,這一干就是十二年。至今,他已經修理過上萬把不同的傘,最難修理的就是自動傘。
“全自動傘特別難修,一次修不好能炸開,結構太多了。有彈簧,有開關,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修起來比較難。”修傘匠郭雨業說道。
修一把傘的時間從十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不等,簡單的十幾分鐘就能修好,難一點的就需要帶回家修理,然后和顧客約好取傘時間。作為一個修傘匠,郭雨業手中的工具很齊全,推子、老虎鉗、錐子、起子、針線、夾板等等,這其中還有“獨門工具”。
“這個工具我自己找鐵匠訂做的,在街上買不到這個工具,沒有這個工具,全自動傘修不起來。”修傘匠郭雨業說道。
郭雨業說,一年中夏天是修傘的旺季。一天多的時候都能接到30多把傘,少的時候也有10來把, 他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注定就是吃這行飯的人,因為自己的名字里有雨業,就是以雨為業。如果遇到些不順心或者委屈的事情,每次他都自己寬慰一下自己,就過去了。
讓他欣慰的是,這么多年各個小區跑下來,居民們對他更多的是信任和尊重。
“這個傘壞掉扔了很可惜,但是經過這個師傅修了一下,可能簡單換個部件就可以再利用,對我們整個家庭來說,或者對社會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居民張曼莉說道。
郭雨業說修傘這門手藝, 他沒有固定的“退休”時間,就是一直干,自己能樂呵開心,居民也方便。
“只要眼睛能看到,鉗子能拿動,一直會修下去。”修傘匠郭雨業說道。
修傘這樣的老手藝現在確實很少見了,能堅持下來更是不容易。從郭雨業老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敬業的力量,為他點贊。